溼熱的氣息中夾雜著一股木頭腐爛的黴味兒。
袁建峰第一個進入大棚內,找到開關,將大棚內的小吊燈開啟,同時解釋說:“我們村裡的大棚都安裝電燈,有的還裝著控溫控溼裝置呢。”
谷雅南疾控一行人陸續也進入大棚。
燈光下,眾人看到大棚內種著成排的西紅柿,紅色的果子一串一串地長在綠葉之下。
王笑笑疑問,“這是西紅柿大棚,沒看到有蘑菇啊。”
“你看西南角。”袁建峰指向大棚的西南角。
那裡被篷布遮住,好像是單獨隔離出一塊地方。
袁建峰走過去,拉開篷布,一排一人多高的木架出現在眾人眼前。
木架上整齊排放著黑色菌包,一朵朵白色銀耳長在菌包上。
“果然有銀耳!”陸離湊上前,仔細看,銀耳數量不少,一眼望去,足有幾十個菌包,上百朵銀耳。
谷雅南帶著手套觸控銀耳。
白中泛黃的銀耳摸起來有點黏,這不是正常健康銀耳的表現。
正常的銀耳不會有黏答答的感覺。
“帶兩朵回去。”谷雅南吩咐陸離。
陸離開啟取樣箱,割下兩朵銀耳裝進取樣袋。
袁建峰在一旁看著,疑問:“這鮮銀耳真有問題麼?我們村裡還有一家大規模種植銀耳的,整整有一畝地的大棚,也沒聽說他家銀耳吃壞過人。”
谷雅南:“鮮銀耳變質不容易察覺,環境和日常管理很重要,另一家大棚在哪裡?帶我們過去。”
“好,離這裡不遠,走兩分鐘就到。”
去另一處銀耳大棚的路上,袁建峰打電話聯絡大棚主人,“喂?老五啊,疾控的人要查你家銀耳大棚,懷疑你家大棚裡的銀耳有問題,你快點過來。”
等眾人到達的時候,大棚主人也趕到現場。
大棚主人開啟大棚的門,同樣一股溼熱空氣撲面而來。
這股溼熱空氣雖然也有一股木頭草糠氣味兒,但沒有剛才袁春望家大棚裡那股黴爛味兒。
進入大棚內,景色頗為壯觀,一排排架子整齊擺放,架子上是層層菌包,碗口大的銀耳長在菌包上。
大棚主人跟谷雅南介紹說:“我這個大棚是全智慧控溫控溼的,還定期噴灑滅菌藥,銀耳肯定沒問題,而且我和我家裡人今天還剛吃過一次,都沒問題啊。”
谷雅南伸手觸控銀耳,很清爽,沒有黏答答的感覺,看來智慧溫控的大棚在環境控制方面還是有效果。
谷雅南跟大棚主人說:“我要帶幾朵銀耳回疾控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幾天後會反饋給你。”
大棚主人拍著胸脯保證,“我家的銀耳肯定沒問題,你們隨便查,袁春望家的我就不敢保證了,他家的大棚是土大棚,條件跟我這裡沒法比。”
從大棚裡出來,谷雅南突然想起上午去袁春望家裡流調時,碰到一箇中年女人,是他的鄰居,中年女人說過袁春望曾給她和鄰居們送過銀耳,現在推測銀耳問題最大,要及時找到送出去的問題銀耳。
谷雅南帶著疾控小隊找到上午的中年女人家,敲開門。
中年女人穿著睡衣,睡眼朦朧,見到谷雅南,疑問:“你們怎麼又來了?”
看中年女人的氣色很好,應該沒吃過問題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