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患者激動地抓住谷嘉樹的胳膊,語氣央求,“谷醫生,我知道您是最好的醫生,你一定要幫幫我。”
谷嘉樹不著痕跡的收回胳膊,開始問診,“現在有哪裡不舒服?”
患者指著自己的左眼,“左眼睛疼,疼了有一段時間,今天早上起來疼的格外厲害,還有點發燒,還有胳膊下有些小腫塊,會動!”
移動的腫塊?!
谷嘉樹檢查患者所說的移動腫塊,用手按壓,那腫塊在皮下可以自由滑動。
腫瘤?膿腫?囊腫?寄生蟲形成的包囊?
患者見醫生面無表情的檢查,又補充說,“醫生,我去年在國外打工,得過瘧疾,不過當時治好了,這個應該不是後遺症吧?”
谷嘉樹腦海中迅速閃過剛才看過的檢查報告,裡面幾項資料顯示可能是寄生蟲感染,難道眼前的患者是在國外感染了某種寄生蟲?
“你在國外工作的地點?時間?還有接觸的環境?有沒有被蚊蟲叮咬過?”谷嘉樹問。
“去年5~11月,我在非洲剛果金務工,勞務外派,在當地深山老林裡修鐵路,我被很多蟲子咬過,非洲的蟲子又大又多,不僅有蚊子,還有各種各樣叫不出名字的,當時身上都是被叮出來的包。
在工地上我就感染過瘧疾,不過回到城裡治了一段時間,治好了,後來也沒有再發病。
去年底我回到國內,過完年身上就開始不舒服,手腳腫脹發僵,胳膊上還有幾處會移動的腫塊,跑了好幾家醫院,吃過藥打過針,做過各種檢查,就是沒查出病根兒。
我現在左眼睛還疼著呢,看東西也看不清……”
患者楊康弟一邊抱怨著,一邊用手揉搓左眼睛,揉出許多眼淚。
“醫生,你幫我看看眼睛,又疼又癢……”
“先別揉眼睛,讓我看看。”
谷嘉樹制住患者的手,一隻手抬起患者的頭,用手電筒照射檢查,發現患者眼角處竟有一根白色的絲線。
拿起鑷子,夾住絲線的一頭輕輕往外拽,竟拽出一根細長的蟲子。
蟲子有4厘米左右,約成年人食指那麼長。
鑷子夾住蟲子的一端,它的身體還在不斷扭動。
絲蟲?!
看到有蟲子從眼睛裡出來,谷嘉樹和患者楊康弟都是一愣。
楊康弟驚叫出聲,“天啊,這是什麼?我眼睛裡怎麼會有蟲子?”
谷嘉樹眉頭微皺,想起去年接診過的病例,說:“根據你之前的經歷,你很有可能是在國外打工期間被斑虻叮咬,感染羅阿絲蟲,你手臂上的幾個移動腫塊應該也都是絲蟲的成蟲在移行。”
患者楊康弟已經嚇出一身冷汗,不可置信的搖頭,“醫生,你別嚇我,你是說我身上的這些腫塊都是蟲子?怎麼可能?太噁心了……”
“為了證實我的推測,我們可以現場取蟲,做一個小手術。”
“手術?在這裡?”患者楊康弟疑問。
“放心,一個非常小的切口,疼痛感跟打針差不多。”
谷嘉樹讓患者楊康弟坐在診室簾子後面的醫療床上,選中胳膊上的一處腫塊進行區域性面板常規消毒,用小手術刀切開,表皮切口只有半厘米左右。
面板切開,果然有白色蟲體暴露在切口下。
用眼科鑷子輕輕挑出蟲體放進醫用托盤。
患者已經驚出一身冷汗,自己身上移動的腫塊竟然真是蟲子。
想到這裡,楊康弟一把抓住谷嘉樹的衣袖,央求道,“醫生,我要住院,你們一定要把我身上的蟲子都弄出去,要把我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