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太過疏忽,竟沒有發覺二姐四姐並不曾經常歸家。
“二姐四姐許久都未回來了嗎?”
沈老爺聽了這話不置可否,出嫁的女兒不常回家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
尤其是孃家離得遠的,如他夫人也多年未回去過。
常氏卻又嘆氣,“你二姐姐身為家中嫡媳長嫂,家中瑣事繁多都要她去處理,哪能說走就走的?
便是你四姐姐不用顧及家中瑣事,但你四姐夫正是用功讀書的時候,他們的孩子也還小,也走不開人的。
當誰都能像你似的,賀家有你婆母嫂嫂們管著,什麼都不用你和元凌操心,無趣了想出門便隨意出門。”
賀家雖是門第低些,但在這些方面來看都是省心的。
從前擔心他們小夫妻不合,現在看來也不用擔心了。
一時間沈華柔不知道要如何接話,只道:“那我以後多回來些。”然後便藉著吃飯低頭掩飾眼中的落寞。
母親笑著說好,又提醒,“你也別總是由著自己性子來,凡事多為元凌考慮些。
有什麼事啊,你們夫妻倆有商有量,互相體諒著來。”
沈華柔笑著應好,心想若是可是的話,她又何嘗想與他爭吵?
過了一會兒沈老爺想是突然想起來,“再過些日子你大堂哥就要回來了,為父已經去信給你五姐,讓他們到時候若有空也回來一趟。”
五姐姐只比她先出嫁半年,還一次都沒有回來過,她也想五姐姐的。
上輩子五姐姐只回來過兩次,便是這一次和幾年後父親辦整壽才回來的。
“這可太好了,都一年沒見過五姐姐了,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可要多留她些日子。”
像五姐姐這樣的情況,來回一次太難,肯定是要多住些日子再回的。
“也不知道她們能不能回來,賈姨娘都去你五姐姐房裡收拾多少遍了,盼著她能回來。”
提起賈姨娘,沈華柔心裡是有很多矛盾。
她不能理解母親為何要做主為父親納妾,雖說家裡兩位姨娘都本分老實,但要是她自己的話,心裡是過不去的。
這一點上她覺得賀家就很好,記得即便是到了後來大哥二哥都出人頭地,也是沒有納妾的。
婆母說,鄉下人沒有納妾的。
話又說回來,賈姨娘其實也可憐的,家裡人多日子不好過,聽說當時母親給的聘銀高她家便應了。
若是她自己能選擇的話,依她不爭不搶的性子應該是寧願嫁到普通人家做正房娘子,而不是給他爹做妾,生了兒女也不能喊她一聲娘。
賈姨娘是沈華錦的親孃,也是沈伯慶的親孃,好在兒子還在身邊,不然只一個女兒嫁那麼遠她也受不住。
只是,兒女的婚事都是老爺夫人做主,沒得她一個姨娘能插手的。
當初給女兒選那遠的夫家老爺是與她說過,李家也確實不錯,如此她也不能再有多的奢望了。
用過了飯,沈老爺留他們母子倆說話,自己出門去了。
陪了母親一陣,沈華柔才說有事要找大哥,又將她打算改建莊子的事說了。
於這種事上常氏也不懂,便讓抓緊時間去。
“早不說有正事,早就該先去你大哥那邊。”
“女兒想多陪陪母親嘛,反正又不著急,不在這一天半天的功夫。”
又在母親身邊撒嬌賣乖一陣,這才去書房找大哥。
也是她回來先讓陽春他們去送東西,就是確定大哥是不是在家,也與大哥說好了要去找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