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的愛音樂,所以他才會在這一條道路上走得這麼艱難。是的,他走得很艱難,每一次夜深人靜的時候,其實他都有一點悔恨,他悔恨自己選擇了這一條路,他會恨自己的內心深處是真的在熱愛音樂,因為這條道路真的是太難了,而且這一條道路真的很要求一個人的天分。
很顯然自己的天分是不行的,也就是說自己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著名的音樂人,他也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現在他根本沒有什麼渴望了,他沒有再奢望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人,他也沒有再奢望自己成為一個著名的明星。
他只是想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也就是說以後他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音樂老師。其實因為他的音樂夢想,他的父母早就有一點不開心了,他的父母甚至訓斥過他。其實他的家境很好。按照他父母的想法。他應該儘快的進入公司實習,然後接受家裡的公司。
但是他並不喜歡管理公司,他也不喜歡做進辦公室,他更不喜歡勾心鬥角。他喜歡的是歌曲裡的愛恨情仇,他喜歡的是歌曲裡的跌宕起伏。
此刻,想起過往的事情,看著面前的張大力和江凡,他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還有這一首,校園優秀歌曲前輩楊陽的歌:青春,聽聽人家的歌詞,充滿了青春的遺憾和美好,細節的歌詞讓人浮想聯翩。”
雖然李曉偉的人品不怎麼樣,雖然他對待別人不好,雖然他對待別人也不熱心,雖然他的三觀也不特別的正。但是他在歌曲方面的認知還是很正確的,也就是說他嚴格得再按照書本兒上的觀點塑造自己的音樂觀念。
他覺得一首好的歌曲,一首優秀的歌曲,必須是對人有所啟發的。正像他上面說的這樣。正像他教育張大力說的這樣。一首好的歌曲必須包含三個元素。
第一個元素就是歌詞寫的很好,歌詞寫的很公正,歌詞寫的有實物,歌詞可以是華麗的歌詞,可以是寫實的歌詞,也可以是空無的,但是歌詞必須規整,必須押韻。
第二個元素就是旋律要特別的抓耳朵。什麼是旋律特別的抓耳朵?也就是說旋律必須很好聽,旋律必須讓人一聽見就能夠記住。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旋律都可以讓人一聽見就能夠記住。
其實好的旋律他覺得是分兩種的,有一種旋律讓人一聽到就能夠記住。這種旋律他覺得並不是最好的。因為人們一眼就記住的東西,人們一聽就能夠記住的東西並不是特別讓人印象深刻。他覺得如果要想讓人深刻的記住某一首歌曲,那麼這一首歌曲必須要反覆的聽。也就是說他認為最好的旋律其實是應該經得起時間的歷練。
也就是說,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喜歡這一首歌,然後你中年的時候還喜歡這一首歌,等你老了之後你依然喜歡這首歌,因為這首歌的旋律每一次你聽的時候你都能從中聽出新的意思,每一次你聽這首歌的旋律的時候,你的心情都有不同的變化,每一次你聽這首歌的旋律的時候,你都覺得自己有了新的體會。
是的,他覺得一首歌好的旋律就是應該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第三個元素,他覺得是真一首歌整體應該是給人輸送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
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念?其實很多觀念都算是正確的。
在這裡他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他說並不是說樂觀積極的觀念就是最好的。
比如說你要寫一首失戀的歌曲,很顯然有很多優秀失戀的歌曲並不是教你樂觀地面對的,有很多失戀的歌曲甚至在訴說自己悲傷的心情,甚至在說對方的可惡。是的,他覺得只有在一首歌曲特定的情景裡面,你才能知道這一首歌曲的觀念是不是正確。
如果一首歌的歌詞都是在說自己如何的討厭對方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那麼到最後你又讓自己原諒了他。他覺得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對方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那麼很顯然你不應該讓自己原諒他。你應該原諒自己,然後教導別人應該痛恨這樣的人。
是的,這就是李曉偉的觀念。
這就是他的音樂觀點。
說完,他看著對面的兩個人,覺得自己應該是把這兩個人震懾住了。
所以此刻的他顯得更加的得意了。
本來張大力覺得自己心裡很不舒服,因為他覺得李曉偉根本不是一個能夠讚賞別人的人,李曉偉也不是一個可以交的朋友。
本來他對李曉偉還有著幻想,他覺得李曉偉應該只是和自己不熟,所以才這麼看不起自己,如果自己的水平提高上來,如果自己和他交往的時間長了,那麼李曉偉應該就會真心的對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