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結束之後,該媒體在第二天就釋出了出來,這是一段時長二十來分鐘的專訪影片。
一經發布便成為了新開年初期最為熱門的話題焦點,社會各界人士的觀點相互碰撞,從方方面面展開討論。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比室溫超導材料對地球人類社會的改變更加巨大。
不過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看完了專訪影片的人,不管是絕對多數的大眾老百姓,還是有錢人、精英,上中下各個群體出奇罕見的一致對蕭宇要推進單體器官克隆技術這個事情充滿了嚮往和支援。
支援成為了主流聲音。
無他,誰不想讓自己的“血條”翻倍?
蕭宇在專訪之中所描繪出來的未來藍圖景象,對於人類來說是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單體器官克隆技術的突破,能把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到兩百多歲以上,甚至不排除幹到三百歲,頂得上一個王朝的生命週期,按照蕭宇所描繪的,活到兩百多歲成為常態,這誰能拒絕得了?
大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是72歲左右,這等於的是把“血條”增加了足足兩倍甚至三倍以上。
就算蕭宇是在畫大餅,大家也都愛吃。
沒辦法,真的是難以拒絕血條翻倍甚至幾倍的誘惑力,這種誘惑力是高於財高於權的,因為這兩者都需要有命才能消受。
這一次大眾也愛吃並且支援,因為蕭宇在專訪影片中毫不拐彎抹角的確定了一個目標,就是要把單體器官克隆移植手術的綜合費用降低到三五萬塊左右。
他敢這麼說,大家都不敢那麼想。
但是大家真的都愛聽,因為三五萬塊錢的費用,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夠做得起器官移植手術。
尤其是蕭宇在專訪影片裡直接把話說死不給自己迴旋的餘地,絕不允許出現“金錢主導分配”,必須堅持“生命機會平等”的原則,而且用“沒得商量”這四個字把話定死。
這就很難不讓中下層的大眾支援了。
而中上層的精英、有錢人,這些群體是毫無疑問的只會比大眾更加支援,因為他們更加渴望壽命的延長。
至於到底是“金錢主導分配”還是“生命機會平等”這樣的問題,在精英、有錢人這些群體們的眼裡都是次要問題,而是得先把這個科技給突破了再說,這才是一切的大前提。
這個技術沒搞成,那說什麼都沒有用。
基於這個大前提,上層人士當然是支援先搞出來再說,不管是“金錢主導分配”還是“生命機會平等”這些事情都是單器官克隆技術搞出來之後的事情。
同理,包括因此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對現有社會結構的衝擊等潛在問題,就算有,就算明知道,也會先按下不表,一切都等先把技術搞出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