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出來的人物較多,很多都是一筆帶過,像白起、魏廖、徐濟、顧留香、陳平等這幾個重要人物,以後的章節裡會有詳細描述和介紹,這一章就先以四王京會為主題,嗯。】
春秋亂戰之中,誕生了許多人才,有擅長帶兵打仗的馬上將軍,也有精通陣列之法的將帥之才,更有運籌帷幄提筆既能屠殺萬戶的謀略之士,但要說最璀璨,還得是大秦王朝中興定鼎的那些肱骨之人。
這裡面最耀眼的自然是大秦始皇帝秦統,馬上能打江山,下馬亦能坐江山。
再就是功高蓋主,被秦統冊封為西涼王的大秦唯一異姓王,“人屠”白起,一個比善使毒計陷人的“毒士”陳平更加心狠手辣的男人。
還有尤擅長途奔襲的“騎馬王爺”北海王秦祈,滿腹經綸謀略不輸徐濟顧留香的蜀王秦佑。
最要說的,還是那兩個春秋亂戰裡,不管是陽謀陰謀,皆是無人出其右的“北徐南顧”,張榜測評出大秦“六評”的徐濟,顧留香。
今日在這永安城,這幾位功高勞苦,身份顯赫的大秦功勳齊聚一堂,一同來到“天地壇”,共赴“四王京會”。
“天地壇”是大秦初建,皇帝用來祭天祈谷的場所,主要有祭天台、祈年殿和蒼穹宇三處主要建築。
此刻天子秦統祭天過後,換去一身祭祖服飾,黃袍加身,高坐龍椅,並未在祈年殿中主持京會,而是於祈年殿外陣仗威儀。
春末夏來,正是白雲藍天的好天氣,在露天之所會面群臣,自有一番天地我有的王者之氣。
秦統身旁兩側分別站著兩人,左首是一名雙手攏袖的消瘦中年人,面色蒼白如紙,這會兒低眉信手,渾身上下似乎連呼吸都不見起伏,好似行屍走肉。
此人便是春秋亂戰裡與那“人屠”白起爭搶那爭議最多頭銜的“毒士”陳平,善使毒計,尤其是滅趙國時使出的一手“屠滅計”,使得趙國舉國未戰先怯了膽魄。
秦統右首位,自然站著司禮監掌印大太監,有“錦狐”之稱的高長祿,此刻雙手攏佛塵,同樣閉目養神,面色古井不波。
而位於天子左右下首,又有四方銀飾高椅,分別坐著三人,站著一人。
坐於天子左首的兩人是西涼王白起和北海王秦祈,右首坐著的一人則是蜀王秦佑,而空出的那一座椅應是南王秦莫圖之位,而此時秦莫圖不在場,銀椅後面站著一位俊朗非凡瞧不出年紀的儒士,便是代替南王入京參會的顧大才顧留香了。
九九八十一小階之下,則站著大秦王朝文武百官,文左武右,文臣以房洞齡,又名房笑棋的大秦首輔居首,武將則以兵部尚書魏廖為尊。
天子秦統一身黃袍,環視文武百官,而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高長祿瞧著時候差不多了,嘶啞嗓音朗聲喊道:
“四王京會,百官面聖!”
隨著高長祿高聲之後,除卻寥寥幾人,群臣皆是跪拜下來,待振聾發聵的“萬歲”之聲響徹天地後,天子秦統高坐龍椅,威嚴之聲緩緩傳來。
“眾卿平身!”
文武百官各歸其位,天子秦統本就平易近人,自然不會拿捏太多皇帝架子,笑臉如春風拂面,朗聲說道:
“此次四王京會,我大秦王朝也有好些時日不曾如此群英薈萃,朕今日看到諸位,猶如回到四年前定鼎江山的那一刻,眾愛卿不必拘泥於禮節,此次京會所談要事,想必都已知曉,哪位愛卿打個頭陣,說說看法。”
待天子秦統話音剛落,便有一人站起身來,先是向秦統彎了彎身子,便面向群臣,朗聲說道:
“既然北莽蠻子要造反,我北海王第一個不答應,陛下,不說半年,給四弟一年時間,我就能帶著青州軍殺到北莽王帳,砍下那慕容老賊的腦袋!”
站起來說話的,正是一向直性子的北海王秦祈,與秦統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這會兒鏗鏘直言,雖然略顯莽撞,可王爺身份在那,加之春秋亂戰中戰功彪炳,自然很少有人嗤之以鼻。
秦統笑了笑,既然前面說了不必拘泥禮節,自不會感到自己這個四弟的直言有什麼不妥,相反還會因其挺身而出無視官場的三彎九繞而感到欣慰。
“北海王豪氣干雲,正是我大秦好兒郎不懼戰且敢戰的性子,朕深感欣慰,這樣吧,朕給各位作個引子,戰也好,守也罷,就像房丞相搞得科舉一樣,總要有個大綱。”
說到這裡,天子秦統看了眼小階之下閉目養神的房洞齡,“永春四年,社稷初定,便又要戰事四起烽煙遍地,朕其實是希望能不打就不打的,戰爭不管大小,受難的總是我大秦的百姓,眾位愛卿就先在戰與不戰上各抒己見吧。”
秦統話音剛落,北海王秦祈剛剛落座的屁股猛地再次離席而起,瞪著那雙大眼,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