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教會深諳“燈下黑”的道理,所以將慢慢積聚起來的力量,大部分都部署在光明教會影響最深的中原地區。在獲得卡米爾這樣的軍事戰略指揮家的幫助之下,黑暗教會終於展開了夢寐以求的蠶食行動。
飄無蹤帶領著東疆十六國聯軍以及神秘異常的“黑巾軍”,由東而西地發起了波瀾壯闊的征討;莫斯塔爾以西南為基地,不斷派兵襲擾,讓光明教會防禦得苦不堪言,為了阻止恐怖的西南大軍的長驅直入,光明教會不得不屢次增兵;黑暗教會在中原掀起的叛亂此起彼伏,而且最慣常使用游擊戰和伏擊戰,讓光明教會疲於奔命但卻收效甚微。最關鍵的是,有著“千面魔幻門”的全力幫助,飄無蹤所在的東疆十六國聯軍和西南大軍以及黑暗教會遙相呼應、配合默契。於是,在三重打擊之下,光明教會竟節節敗退,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光明教會就丟失了超過一半的領地。
可以說,此刻,光明教會已經岌岌可危。這堪稱光明教會自創立以來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但,令光明教會所有人感到奇怪的是,作為最高領袖——彼得教皇,竟對目前的困境不聞不問,只一味地閉關苦修。
雖然光明教會最近軍事上的節節敗退,有著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但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高階戰力的不足。比如說東疆的飄無蹤,幾乎每一戰,都能將光明教會的修為最深者給揍得滿地找牙。據傳飄無蹤僅不過魔導師的實力,但卻已經打敗了越過兩級的光明教會的高等級魔法師了。更可怕的是,在與鬥者高手較量的時候,飄無蹤用的竟然是鬥技,而且,光明教會最厲害的鬥者高手已經敗於其手,更可悲的是,無堅不摧的“水晶神刀”還被人家給奪了去。當然,這“水晶神刀”原本就是飄無蹤的,現在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提到西南,也許你們想到的最強者就是魔皇——馨蘭了。但事實上,在最近的交戰中,西南大軍充當頂級戰力的卻並非馨蘭。撇除馨蘭,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飄無蹤的魔寵,蛟龍化身成人的“威龍卡”了!當然,經過馨蘭屬下蛟龍領主的悉心教導,現在的“威龍卡”已經具備了充當西南大軍頂級戰力的強大實力。但,可惜得很,這個人卻也不是威龍卡。
好了,大家也別猜了,這個頂級戰力,也絕非任何一個化身成人的馨蘭的屬下——海中魔獸領主。可能,諸位一時間還真不想起來,除了這些“牛人”之外,飄無蹤留在望金島的高手中,還能有誰足以具備這樣的實力?
不兜圈子了,就實話告訴你們吧,這個人正是飄無蹤在西土大陸收下的小屁孩徒弟——傑拉爾丁!
話到這裡,你一定會不服氣地問:不可能吧?一個小孩子,只不過短短數年,怎可能厲害到這等程度了?
真是的,別說你們,就連傑拉爾丁的師父——飄無蹤自己,現在恐怕都不會想到,曾經的小屁孩,居然已經迅速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頂尖高手了。
傑拉爾丁由於生活環境特殊,所以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比較早熟,但畢竟受年齡限制,現在看上去也只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罷了。而且,傑拉爾丁與地球上神話小說中的哪吒不同,他可不是長不大,相反,他的實際年齡還要比看上去的小了一兩歲。
正是因為傑拉爾丁年齡小,所以起初,與之交戰的光明教會高手,總難免會輕視。可是,一經交手,他們才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麼離譜。因為,好像、似乎,小小年紀的傑拉爾丁竟然已經擁有了領域,而且,好像、似乎是,光明教會所有魔法師都耳熟能詳的“大預言術”!這領域一開,面對魔法師,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啊!
當然,即便換做鬥者高手,在各種魔法元素皆被對方操控的特殊空間領域之內,也只能但靠肉體的力量,於是,在被各種魔法召喚出來的元素生物的圍攻下,只會比魔法師敗得更憋屈、更悲慘!
因此,很快地,傑拉爾丁就被光明教會的高手譽為最恐怖的對手!幾乎沒人願意與之對戰,其威懾力已經絕對超越了他的師父——飄無蹤。不過,可惜得是,即便像“大預言術”這樣的光明教會的不傳秘術疑是在外人身上出現的大事,也沒能驚動閉關中的彼得教皇。
說到這裡,肯定又會有人提出疑惑了:傑拉爾丁這麼個十歲剛出頭的小孩子真有這麼厲害?他是從哪裡學會的“大預言術”?別忘了,“大預言術”可是連他師父——飄無蹤都不會的啊!
當然,傑拉爾丁之所以會如此厲害,那是因為得益於查理大帝曾經使用過的神器魔法棒的輔助。不過,傑拉爾丁用的到底是不是“大預言術”,他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大預言術”?這些問題。為了劇情的需要,請容筆者先賣個關子。反正,即便是“大預言術”,那也肯定不是彼得教皇傳授的!
相對而言,倒是黑暗教會的頂級戰力顯得大為遜色了。
不過,倪萍兒為了能幫上飄無蹤的忙,可是前所未有的勤修苦練,加之天賦卓絕,竟一路突破。現在,倪萍兒在魔法上的修為,已經完全超越了飄無蹤,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魔導師”了。
原本,倪萍兒就是全系魔法師,具備越級挑戰的能力,再加上黑暗教會聖女的強大傳承,現在的倪萍兒,恐怕就是對上彼得教皇,也能全身而退了。更何況,還有一個修為不弱的黑暗教會教皇從旁輔助,所以,除非光明教會超過五位數的太上長老級別的魔法師聯手,否則,還真沒人能奈何得了“娜塔莎聖女”!何況,倪萍兒又不是白痴,打不過,難道就不可以跑嗎?畢竟,卡米爾為黑暗教會制定的大方略就是“流動作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