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三更、幽黑的大山裡傳來一銅鈴聲,叮…叮…叮……聲音從深山老林裡傳來、顯得格外的恐怖詭異。
半夜的空氣裡寒氣逼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慢慢現出一個身影、身穿青布葛衣,頭戴一斗笠、腳踩一雙草步鞋,提著一盞油燈,腰間別著一個模樣別緻的銅鈴、那銅鈴一搖晃便立刻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在寂靜無人的大山中傳出去好遠好遠……
看模樣是一二十多歲的少年、後面同樣跟著一個同樣面帶斗笠、用青布遮面的男人,細碎碎的腳步緩緩走過、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後面的人走路十分古怪、手腳僵直、動作遲緩,
“陰人過境,陽人迴避”
隨著少年手中的銅鈴聲響起,給漆黑的夜晚平添了幾分陰森神秘。
這時候天還沒透亮,但是山中已經隱約有些霧氣升騰、一片朦朧之感,偶爾還能聽見山野間傳來一兩聲烏鴉叫喚,叫的人心裡寒毛直豎、少年名喚周喬是湘西某個偏遠小村莊的一名趕屍匠。
自古湘西之地就有流傳趕屍、苗疆巫蠱、落花洞女的傳說,早些年代興許還能見到,現在幾乎已經隨著時代的洪流滅絕了,周喬可能是世間僅存的一名趕屍匠了。
他從小就跟死屍打交道,和爺爺住在離村莊不遠的一處義館裡、位於村子東北角上,佔地頗廣,由於常年與死屍為伍,所以義館內部也充滿了一股濃郁的屍臭味,一些膽小之輩,甚至連屋門口。
都不敢靠近,趕屍匠這職業十分晦氣、周圍的人都不太願意同其打交道、自爺爺去後、周喬就一個人住在那片荒蕪的義館裡;
這一次是位外鄉人上門尋求周喬幫其家人“趕屍回鄉”。
原來是他家長輩過來湘西旅遊,途中不幸遇上了山體塌方,人被活活埋裡面,即使及時救援了也沒救回其性命,因其家鄉在湘西邊界江西附近,路途遙遠,抬棺回鄉極其不便,後聽人提起湘西這地方上有趕屍匠的存在。
幾經打聽才找上週喬,周喬本就是做這行當的,再加上對方給出豐厚報酬,又是在湘西這種地界兒上,於是答應幫忙“趕屍回鄉”、
趕屍、講究的是借屍還魂、屍變為僵、詐屍成兇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因此要求也頗高,一般情況下趕屍匠只接受屍首完整或者未損毀的,而且每具屍體至少要超過三百五十匠以上,
所謂的三百五十斤並非真實數字,而是指屍體在生前被壓制得極重、屍體表面形成一層厚厚的脂肪,使屍體看上去很重、很笨拙,
當然如果屍體腐爛了,屍身上的肉則會迅速失去彈性,屍身輕盈、靈敏,所以趕屍匠也不需要特意尋找屍首完整的,這樣做反倒會浪費時間。
最關鍵是,即使把屍體抬到義莊,也要在它剛停放的時候用糯米、硃砂等物浸泡三天三夜、將糯米汁抹遍全身、硃砂塗滿屍身每一寸肌膚、然後點燃艾燭驅邪,將其“三魂七魄”用符封住、才算是大功告成;
另外,還有一些風俗習慣,比如,屍體在停放期間,必須在院子裡焚燒艾燭,以防止屍體腐敗後產生屍毒,還有一些忌諱、風水問題等,總之一句話,屍體停放期間,任何人都不得進入,否則容易引起屍變,
造成嚴重後果;
還有就是在屍體停放期間,不得擅動其身體,因為屍體身上的脂肪和血液會吸收四周的養料,增強身體的硬度,如果有人擅動屍體,就會導致屍變,雖然屍變的機率不大,但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這些風俗、習慣、規矩,是趕屍匠必備的技能,而周喬就屬於趕屍匠中比較有天賦的一類;
他的曾祖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曾經擔任湘西地區的趕屍匠頭領,他爺爺也是一名十分厲害的趕屍匠、只是早年間落下了病根不到六十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