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窯了,開窯了!”
隨著呼喝聲,龍窯的門被直接砸開。然後一群村民小心翼翼往外搬運窯器。
姬樂站在龍窯最末端,指揮村民們從龍口搬運:“那些大件先放後面,你們先把門口的小件搬出來。尤其是那些碗碟最易碎裂,注意點。還有,如果有破口或者表面裂紋的廢品,先擱置到一旁。等等——你穿上避火衣再進去,小心燙傷。”
跟地母失聯後,姬樂暫時放下對夏國的擔憂,把精力投入眼前這個桃源小村。
讓華佗與三老挑選前往夏國的使者人選,但三老遲遲難以抉擇。趁此空檔,姬樂跟村民們交流,很快就跟村民打成一片,並帶頭拉著村民們製作瓷器。
姬樂選擇的瓷器為青瓷,因為這附近土壤也只適合製作青瓷。
很快,村民把龍窯第一節中的青瓷端出來。
“姬家小哥,清點出來了。第一節裡面有瓷碗十套、龍環罐二十個、鶴嘴長頸壺三支、龍吻水甕四個……”
姬樂從龍窯上端跳下,端起一個龍環罐檢視。
青瓷最大的特點是色澤明淨,清亮如玉。姬樂手中的龍環罐大如獸首,呈峰翠色,罐身有環龍雕紋,整體端莊大氣。
“不錯,不錯。這瓷罐不錯。”姬樂又拿起旁邊的瓷碗。瓷碗一套四件,碗身畫著梅蘭竹菊等四君子圖案。
旁邊一位五十多歲的老翁憨笑說:“這次多虧小哥幫忙,不然我們也沒辦法制作這麼精美的瓷器。想來北宮天子御用之物,也不過如此吧?”
“嘿嘿……”姬樂自鳴得意道:“縱是漢家天子也享受不到我親手繪製的瓷器。”看過這套四君子碗,他又去旁邊翻看鶴嘴長頸瓶。在瓶身有兩隻仙鶴銜芝翱翔,象徵長生福瑞。
此外,這批瓷器裡面還有歲寒三友、五福臨門、六畜興旺、榴開百子等圖案。
“看不出來,小哥對畫瓷還有了解?”一位窯工走過來:“小哥對窯器瞭如指掌,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真是此道行家。”
這批逃難先民中的窯工只有二三人。穿越一年來恢復陶瓷製作,工藝極為粗糙,根本無法進行“畫瓷”,只能燒製一些普通陶器和粗製瓷。
但姬樂出面幫忙,不僅在一些青瓷上進行繪畫,更利用雕刻鏤空等手段,製作不少鏤空托盤、花瓶。
“以前隨便學的,畢竟我喜歡繪畫,就對瓷繪專門研究了下。”
這時,龍窯第二段中的窯器也被取出。這裡面也都是民用器具,但這一批次中並沒有姬樂繪畫的東西。畢竟青瓷嘛,保持原生態的自然美感,那渾然一體的溫潤靜態還是很重要的。
就這樣一批批運出來,當看到最後一批瓷器後,他露出失望之色。
“嘖——”
最後這批窯器是他的一次嘗試,因為他最想製作的瓷器是薄胎瓷。但出窯後,泥缽中的瓷器全部裂成碎片。
“果然,還是技術不過關。”
薄胎瓷,薄如蟬翼,晶瑩如玉。拿燈光照明,那薄薄的胎壁對外透出朦朧光暈,用來做燈罩最合適不過,這也是姬樂最喜歡的瓷器之一。
不過薄胎瓷的技術要求很高。別說桃源小村,就是夏國目前的青瓷、黑瓷以及白瓷工藝,都弄不出來。
“還是要先研究‘影瓷’嗎?”
華夏傳承數千年,有時文化太豐富也會帶來一個幸福的煩惱。
眾多文化在異世界重現,雖然能極大縮短數千年文明程序,但想要攀升技能樹,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先打好基礎,壓下浮躁的心緒慢慢發展。
“發展陶瓷業,百年內恐怕是不能達到前世現代的水準了。”
以姬樂的想法,先製作青瓷、白瓷這些比較基礎的。然後再往青花瓷、粉彩瓷這些彩瓷發展,當然玲瓏瓷和薄胎瓷也少不了。
跟幾位窯工聊了一會兒,姬樂端著兩套茶具和碗具回到藥廬,正巧看到白起正跟華佗下棋。
“呦——元化公不跟三老商量人選,怎麼還有心思下棋?”
“人選早就找好,只是他們反覆推敲又遲疑不決,老頭懶得跟他們一起折騰。”
到底是全部由男性組成,還是男女搭檔?要不要帶上一些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