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外出打獵,華佗藉口照顧傷員暫時離開藥廬,只留姬樂自己躺在床上修養。不過華佗倒沒什麼門戶之見,除卻《青囊仙書》外,還將他研究的一些丹方交給姬樂看。
“元化公可真厲害,短短一年就研究二十種仙方。”
這些丹方被冠以“仙”字,顯然不是讓凡人胡亂吃的。這些仙丹中,有築基練氣用的黃庭丹,有強健體魄的赤血丹,有辟穀專用的地精丹,也有凝神養心的天問丹……
“我刻意培養仙道發展,也是打算利用仙丹開拓新局面。沒想到趙志文他們還沒多少起色。這位青囊醫仙卻先行一步了。”
拋開這些先民,僅華佗自己的價值,就足以讓姬樂花費無數心思進行拉攏。
“當然,為了供養一位煉丹師,也要準備相應的天材地寶。所以,這個世界更是重中之重。”
問題又回來了,如何掌控這個附屬世界呢?這個附屬世界到底是哪位神明創造的?
在姬樂糾結這種事情時,華佗也在村落中央的大堂跟三老商議。
漢朝盛行三老之制,在鄉間推舉德高望重的三位老者,以此協理教化。
第六批先民人數只有數百人,是幾個躲避戰亂的村落被天王拉入異世界。經過最初的整合後,按照漢朝三老之制,推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進行管理。
因為人數少,且在陌生環境居住,大家空前團結。或者說,此時還不到內鬥的時候。
除卻三老外,村落兩位半神級強者也佔據重要話事權。華佗,他傳播醫術,為村民療傷治病,名望極高。
醫者,在漢朝或許不被那些世家豪門放在眼中。但在平民老百姓心裡,卻佔據很重要的地位。那席捲漢末的太平之禍,最初也都是太平道人們以治病救人為宣傳手段。
醫巫不分家,難道醫仙就能分開嗎?
在後世道教傳承的五術中,有山、醫、命、相、卜之說。其中“醫”就是指醫術。那些道士修行長生,哪個不會點醫術?
如果連醫術都不會,怎麼研究經脈執行,吐納練氣?
華佗之外,村落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整日在山頂居住的巫女。
華佗:“巫女還在山頂?”
三老坐在他對面,中央的紅衣老者點點頭:“沒錯,據說這幾日邪氣又開始暴動。”
華佗面帶憂色:“又開始了?沒人沾染吧?”
“這倒沒聽說,畢竟那件神器在手,我們還能壓制住。但這絕不是長久之策,如果可以,我們最好離開這座山。”
離開嗎?華佗陷入沉思。
姬樂想辦法拉人,但他卻不知道,這村落本身也有自己的窘境。這些先民也打算逃離這座擁有無數天材地寶的仙山勝景。
“對了,那兩個外來人是什麼來歷?他們居住的村落離我們這裡多遠?還有,這個世界的地圖如何?”右側的王老開口:“如果藉助他們,能不能離開?”
“他們?勉強說,也算我們的同族吧。”華佗將姬樂二人的情況告知三老。
“武安君?”左側老者帶著懼色,敲擊鴆杖:“怎麼可能是他!這等先秦殺將怎麼出現在這?確定是本人?”
“那身煞氣雖然刻意收斂,但仍瞞不過我。此人必是殺伐兇戾之輩,當然,外表看去……”華佗苦笑:“若非對方主動告知,我恐怕根本想不到‘人屠’。”
白起的外相太具備迷惑性了。
跟他交流,完全看不出他的殺性。跟姬樂互動,更彷彿一位溫和友愛的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