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神霄主仔細思索:的確,比起母神而言,父神的信譽度似乎有些差啊。而且母神跟天宇無關,縱然母神掌控冥府,也無法干涉自己開天。當然,前提是父神隕落。如果母神一起死掉就最好了。
最符合他們的利益,不就是兩位創世神同時隕落嗎?而這也是世界自身的需求,兩位不死的創世神,本就是世界執行的最大障礙。
趁神霄主思索時,姬樂操控地藏王菩薩唸誦《地藏十輪經》。隨著經文從岱嶽升起,密密麻麻的佛光籠罩冥土。
既太乙救苦天尊之後,輪到這位菩薩化身冥王,成就幽冥教主,將整個冥土轉化為九華地府的景象。
諸色蓮花在幽邃汙穢的冥土盛開,一片又一片虹橋構架在蓮池妙林之畔,天神們的聖靈大軍受到佛光感召,紛紛放下武器,投入蓮花之中皈依地藏王菩薩,聽講《地藏十輪經》中的修行法門。
而菩薩此刻也從岱嶽走出,跌迦坐在胎藏界曼陀羅之上,身後生出六臂,執掌寶珠、錫杖、蓮花、金剛杵、白玉瓶以及接引幢,分別象徵六道輪迴之理。
若非此世輪迴不顯,地藏菩薩的佛光足以把這些聖靈重新掃入輪迴之中。
就在姬樂得意洋洋,展現佛家神通時,地母忽然傳音:“這個教派的思想,你不要在這個世界傳播。”
姬樂愣了愣,隨後默默點頭。
地母包容域外文明,但前提是這些域外文明對這個世界有幫助,而不是完全破壞本世界的文明程序。
道教或者仙道思想,目前打著“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旗號,地母神暫時沒有反對。可看到佛教所謂的轉世輪迴理念,直接觸及地母神的敏感神經。
六道輪迴?
要知道,地母神從一開始就不支援輪迴。一世而亡,靈魂的歸屬只有冥土。在冥府,,由幽蒙女神賦予最終的安眠。靈魂粒子迴歸冥土,然後重新塑造全新的靈魂。
“可惜了。”姬樂心中哀嘆,如果一開始不是搬出地藏菩薩,而是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形象,或許地母神會更加容易接受。
“算了,反正我也沒打算建設佛門。畢竟佛門那些經文我也看不懂,除了《般若心經》《妙法蓮華經》以及《無量壽經》能背誦一下外,其他什麼都不懂。”
姬樂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滿口答應地母的告誡。甚至他連地藏法相都不用,主動散去這尊地府主宰的形象。將冥王之力再度轉入太乙救苦天尊體內。
噹——噹——噹——
悅耳的天音一聲接著一聲響起,天尊騎獅座之上,普照光明。
“好機會!”看到一尊法相散去,智慧神不等神霄主動手,主動上前擒拿姬樂。
這個文明傳承的底蘊,如果能得到夏國故土文明的知識儲備,對他有很大好處。
可他剛出手,旁邊一條金龍橫空,攔住智慧神的去路。
隨後,一位半神飄然而至。
沒錯,半神!
智慧神冷著臉:“區區一個半神,也敢阻攔我的去路?”
史皇氏滿面含笑:“聽聞殿下足智多謀,特來領教。只可惜近觀之後,不過如此——”
他提筆寫下幾個天篆,配合姬樂的冥王之力,劃出一條大河。
“在下有一問,請智慧神指教。”
智慧神冥冥之中感覺不對,連忙出手擊穿大河:“閉嘴!”
史皇氏不緊不慢,趁著大河阻攔的空檔,將自己的問題宣之於口:“敢問殿下,何為‘智慧’?”
此言一出,電閃雷鳴,整個世界根源的大潮隨之震動。冥冥中,有股命運力量垂入冥土,籠罩二人。
史皇這一問,不僅僅在詢問智慧神,更是在質問整個世界,到底“智慧”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智慧神回答不好,輕則偏離神職道路,重則跌落神位,失去“智慧神”的權柄。
戰車上,神王和天妃不由豎起耳朵。關於神職的定義,關乎諸神的根本。尤其是天妃,她曾經親眼看到過在某個宇宙中,兩位智慧神的爭鬥。
智慧神的爭鬥,從來不是依靠武力。而是憑藉彼此的智慧進行辯論、比賽。當一位智慧神戰敗後,自身神職自動轉移給對方。
天妃:“當年,有一個凡間老者憑藉自己的智慧,硬生生辯到八位主神,最終一步登天,成為那個世界的智慧上神。難不成,在這個世界又要再來一遍這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