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以來,鹽和鐵就是國家嚴格把控的物品,可見這兩件東西的重要性。
鹽沒了?
青年生前也位極人臣,立刻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他從柱後走出,直接問:“鹽池?夏國的鹽池出事了?”
楊柯看向餘媖,大巫女苦笑說:“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只是下面人傳到靈宮通稟。具體事情在王庭,所以要你趕緊回去。”
“那還不趕緊!”聽說鹽池出事,而且關乎自家發小寧遠,楊柯哪裡還坐得住?
青年本想跟上,但餘媖攔下他:“閣下,您先回去,私下通知殿下,讓他有所準備。至於王庭那邊,我過去看看,回頭再跟殿下詳稟。”
餘媖趕緊追上楊柯,一起前往王庭。
回到大殿,楊柯看了一眼等候的諸卿,面色如常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到底怎麼回事?”
劉勝愁眉苦臉,一臉擔憂的表情:“寧遠在昨日失去聯絡。”
“昨日那小子就沒信了?怎麼不早說!”
劉勝揉了揉腦門:“我不是一直在設法跟他取得聯絡嗎?今天才真正確定,鹽池那邊出事。”
鹽,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日常用品。烈公早在建立九宮城的時候,就在東方八百里處找到一處鹽池。這裡,一直以來有重兵把守。到楊柯這一代,他的心腹荀安親自帶人駐守在鹽池,防範其他部落的掠奪。
“殿下。”一位老臣站出來:“鹽池事關重大,必須趕緊派人去打探訊息。”
劉勝:“昨天就已經派斥候去了。所以,今天才能確定出事。”頓了頓,他繼續說:“根據探子的回報。鹽池消失,寧遠他們也都跟著失蹤。”
“消失?”楊柯忙問:“怎麼算消失?產出的鹽沒了?還是整個鹽池不見?難道包括那些製鹽的工具?”
“對,根據目擊者稱,鹽池所在地只留下一個深坑。別說半顆鹽粒,就連一個活物都不存在。”
聽到這話,楊柯表情越發陰沉。
餘媖心知他擔心荀寧遠的情況,便勸道:“荀安那小子一向運氣好,當年幾次大難都活下來,這次想必也能逢凶化吉。何況,今時還有國靈殿下在。回頭詢問姬殿下,肯定能知道荀安的下落。”
荀安,字寧遠,也是楊柯他們一起長大的好友。如今想到對方在外失聯,楊柯幽幽一嘆:“訊息先壓著吧。別讓虎烈他們知道。不然,恐怕他們幾個都坐不住了。”
幾位老臣見三人說話,相互看了看,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打破這份情意濃厚的場景:“寧遠那小子失蹤,但沒有訊息本身,反而是一件好訊息,說明他還活著。以他的生存能力,肯定能回來。目前最關鍵的是,鹽池怎麼辦?國庫裡面的鹽能用多久?而且,不久之後還有那件事!”
想到那件事,楊柯臉上又添陰霾。是啊,除卻自家用鹽外,還要給那位供奉,這可就麻煩了。
……
青年回到永樂殿,設法引走風娥,將訊息告知姬樂和史皇氏。
“食鹽?”
聽到目前大夏糾結的問題,姬樂扭頭看向史皇氏。
倉頡這段日子為大夏整理文字,修繕學宮,記錄史書,對這方面有所涉獵。他挑著百年來大夏記錄的事件簿,對姬樂說:“大夏之東,有一處天然的鹽池。稍作加工,即可產鹽。”
姬樂皺著眉頭:“大夏的用鹽來源,僅僅靠著池鹽?”
據姬樂所知,食鹽的來源有海鹽、池鹽、井鹽和礦鹽等幾類。
“井鹽、礦鹽姑且不論,海鹽應該最好弄吧?”
“雖然再往東走,的確能到海邊。可路程太遠,很難將一支族人駐紮在沿海。何況,以夏國目前的估測,鹽池還能使用五十年。”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五十年很長嗎?”姬樂不悅道:“那夏國有沒有提前勘測附近的鹽地?鹽這東西,其他部落國家應該也用吧。我就不信,附近只有一處產鹽地!滅掉那麼多部落,就沒多得幾處產鹽地?”
青年也道:“鹽池出事,當務之急是尋找替代品。國庫食鹽想必還能支援一段時間。加上附近還有幾個部落小國。如果能拿下南宇山附近那些小城邦,也夠支撐幾年吧?”
史皇氏表情古怪:“為鹽而掠奪附近部落?”
“怎麼,老爺子不忍心?”青年冷笑道:“這時候,自然以我族生存為上!南宇山附近的小國都是敵人,是南宇山地祇們的眷屬,你還要對那些敵人講求仁義?”
史皇搖頭:“你不懂,鹽除了吃以外,還有另一個用處。”
“還有別的用處?”青年想了想:“難道是工業?農宮那邊用鹽不算多吧?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