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詞彙記到本子上,郭守春有些興奮:“雖然古代早就有“勸農”之說,可那畢竟只是勸導和督導農民進行農業上產,唯獨缺乏指導,種成什麼樣子全靠他們代代相傳,效率太低了。”
程諾說道:“農業推廣的概念不止這些,還有很多。”
“你說說看。”
“狹義來講,農業推廣並非單單推廣農業,除了種子外,未來還要推廣農業知識和技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這還只是狹義的概念。”
郭守春把話記下來,還想等程諾接著說,卻發現這傢伙閉上嘴了,臉上著急:“這就沒啦?廣義的呢?”
程諾笑而不語,扭過頭靜靜的看著遠方。
“時機未到,不可說,不可說。”
有些話當然不能提前說,即便是合作伙伴。
尤其是這個廣義的農業推廣,是指除了狹義外,還要把農村教育、組織都推廣下去,培養農村領袖,涵蓋所有的鄉村改進和建設要素。
這個要等著偉人來做。
默默籌備,靜待時機。
郭守春連問幾遍,可惜都被搪塞過去了,索性自己研究起來,嘴裡嘟嘟囔囔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路繼續往前走著,每到一處,程諾就拉著郭守春下車一趟,觀察附近小麥的成長情況,碰到典型的還要保留一株。
看著手裡的麥苗,程諾心說:怪不得後世有個笑話說城裡人下鄉割韭菜,結果割成麥苗。
離遠點不仔細看,確實有點像。
葉子、個頭差別不是太大。
回頭看看郭守春,發現蹲在田埂上,眉頭緊鎖:“馬上就要到小麥返青的日子了,葉脈枯黃,這一看就是年前沒做好過冬準備,增長乏力,估計結不上幾個櫱了。”
彎腰摸摸土壤,又嘆了一口氣:“墒情也不行,昨晚那場雨沒下透,下面還都是乾的,今年收成恐怕不會太樂觀。”
返青是指麥苗過完冬,重新開始生長的階段,也是苗期最後一個流程。
這個過程非常重要,需要除草、澆水、追肥、殺蟲等,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遭受病蟲害。
專業活交給專業人辦,程諾只是跟在後面打下手工作。
“跟美國比,差距有多大?”
郭守春站起來拍拍手上的土:“差距還很大,這一路上看過來都是問題,鏽病、白粉病、根腐病都有,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這幾塊地應該是沒有經過選種育種。”
程諾搖頭嘆了一口氣:“老百姓自己選種育種肯定不現實。你看這樣行不行,考察完雙線並行,一個是從外國引進他們的種子,本土化栽培;另一個則是到全國各地收集優秀的麥種,優中選優。經費的問題,我來想辦法。”
“有了錢啥都好說,急不得,尤其是農業。義大利、美國的小麥種子也不錯,我們慢慢來吧。”郭守春樂呵呵的拍著他的肩膀:“對了,聽說金陵大學的芮思簍教授幾年前就開始了小麥單穗實驗,到時候跟他探討比試一下。”
“交流合作,良性競爭嘛,對大家都有好處。”
“後面再說,這片地看的差不多了,先往前走,再看看別的。”
兩人下車後邊走邊談,一段路程後看見了一個老人家,正在田間除草。
程諾主動上前,客氣道:“大爺,您就一個人嗎?”
“啥,您說啥,我聽不見。”大爺停下手中的活,將鋤頭支起來,手指著耳朵:“年紀大了,耳背,麻煩您大點聲。”
程諾提高嗓門:“大爺,我問您就一個人嗎?”
“噢,我在幹啥?我這不是把豬秧秧給鋤掉嗎,明天好上糞。”
這可不像耳背那麼簡單,程諾繼續問:“我看您身體挺硬朗,今年高壽啊?”
“啥,問我吃了嗎?我這還沒呢,等我鋤完這一趟地再去吃,老伴做了地菜湯,您幾位要不要一塊吃啊?”
郭守春在一旁樂不可支,程諾看不下去,指著他讓他過來問路。
“老程別看笑話了,這老人家恐怕是真聽不見,你有法子嗎?”
“當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