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陪同的文科學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剛才你們提了《新青年》,我看也可以按照我們這個樣子,弄個同人編輯制度,既可以審稿也可以自己投稿,也是很適合的。”
程諾跟馮祖勳也注意到了蔡遠裴一行人的來到,趕緊打招呼。
“蔡先生,各位教授你們好。”
眾人紛紛回禮。
蔡遠裴微笑著繼續說道:“漢叔,致遠,我對你們這個雜誌很抱有希望啊,假如你們辦成功了,那咱們北大可以說是一文一理,德先生和賽先生都被請進了校園,未來可就更有希望啊。”
“這也是我和學長辦理這份雜誌的初衷。”程諾看了一眼馮祖勳,笑道。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眼下彙集著國內最頂端的一批人才,很快雜誌的框架就被大致搞出來了。
眾人在一旁熱火朝天的討論著,程諾卻沉默了。
蔡先生髮現了異常,關心道:“致遠,你是有別的想法嗎,不妨說出來大家也好參謀一下。”
程諾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將新的想法說出來。
在這個年代辦理報刊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他們將要辦理的學術性專業期刊,銷量不用看肯定慘淡,不入不敷出就是好事。
所以既然辦了,不妨把格局放大。
“我想,既然要宣傳賽先生,只關注算學一門怎麼能夠,必須帶上其他學科。”
蔡遠裴眼前一亮:“致遠,你快說說你的見解。”
“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按照洋人的《自然》《科學》那樣辦一份綜合性期刊,將世界前沿科學成果帶到國內,涵蓋所有學科,如何?”
在座的人有很多都辦過雜誌或報刊,聽到這個建議後,看程諾的眼神都充滿著熱烈,在這個時代辦一份國人自己的綜合性科學報刊,對後世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程諾這邊還在繼續補充著他的想法,語速也越來越快。
“主刊面向大眾,在兼顧學術性的同時,也要適合一般文化的讀者去閱讀,將科學相關的新聞、關於科技政策和科學家感興趣的事務的觀點通通登上,將賽先生的精神傳遞給大眾。”
“在旗下重新設立子刊,面向各個高校的師生,強調專業性和權威性,並設立原創板塊鼓勵人們去探索發現,推動國內科學進步。”
“當然我們也要把視線往下看,關心百姓的生活,另外設立副刊宣傳一些健康衛生知識,兼顧科普性和娛樂性,寓教於樂。”
臨到最後,蔡遠裴忍不住問道:“致遠,你這份雜誌取好名字了嗎?”
“取好了。”
“叫什麼?”眾人紛紛詢問。
程諾堅定道:“中文名字《國民》,英文名字《People》。”
“紮根於國民,發展於國民,造福於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