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陳平、周勃等忠臣義士,平滅了諸呂賊子的陰謀,又迎立太宗皇帝入繼大統,才讓劉漢社稷得以留存。”
“可到了太宗孝文皇帝,這二者的隱患,卻是不減反增······”
···
“太宗臨朝,靠的是陳、周等元勳功臣外聯齊王劉襄。”
“但齊哀王劉襄沒能得到皇位,惹得其兄弟手足,也就是悼惠諸子不滿。”
“太宗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舉兵反叛,太宗皇帝為決戰匈奴所做的一切,都盡付諸東流。”
“之後更是有劉鼻十數年不朝長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而在太宗一朝禍亂朝綱的,是被朝臣百官唱悼詞活活唱死的軹侯薄昭······”
···
“先孝景皇帝即位,劉鼻終於不再按捺狼子野心,悍然興起吳楚七國之亂。”
“也恰恰是在那時,外戚竇嬰獲任大將軍,並因功受封為魏其侯。”
“再加上先前,由太宗皇帝恩封的章武侯、南皮侯,竇氏一門三侯,更有九卿一、太子太傅一,以及曾險些成為丞相的章武侯竇廣國。”
“到如今,即便是已經遠離朝堂多年,魏其侯竇嬰,也必定是要在未來幾年,坐上丞相的位置的······”
見趙綰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警告而停止‘覲見’,反似是得到鼓勵般火力全開,劉勝只意味深長的眯起了雙眼。
趙綰這個說法,或者說這一整套說辭,其實都很有意思。
自太祖高皇帝劉邦之後,漢家是否有那麼片刻,不被宗親、外戚二者所威脅?
答桉當然是不曾。
從太祖劉邦閉眼的那一刻,直到劉勝剛撥出一口氣的這一瞬,劉漢社稷,都始終被籠罩在宗親、外戚的威脅之中。
但這又能代表什麼呢?
——作為理論上有資格繼承皇位,且絕大多數都獲封為王的諸劉宗親,其存在一天,就必定會給天下造成一天的威脅。
除非有一天,漢家完全告別分封制,並初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甚至是廢黜君主制,否則,‘諸劉為天下之隱患’的狀況,就永遠不會得到改變。
原因很簡單:因為姓劉,就意味著這個人可以坐皇位;
理論上可以坐皇位,就必然意味著理論上,任何劉姓宗親都可能發動政變,來謀奪皇位。
這並非是可以消除的隱患,而是劉漢國姓天然具備、天然產生的隱患。
就好比用刀切菜,就肯定有切到手的隱患、開車出門,就肯定有出車禍的隱患一樣——只要老劉家還坐著天下,且姓劉的還沒死絕,這個隱患就幾乎無法被消除。
換而言之,趙綰這句‘諸劉、諸竇為天下唯一大患’,至少有一半是在說屁話。
至於剩下的一般是不是屁話,劉勝,顯然也是一目瞭然······
“趙卿,恐怕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安?”
話都被趙綰說到這個份上,劉勝自也就沒再含湖其辭,第一時間擺明了自己‘不敢苟同’的立場。
“諸劉宗親,確有驕縱不恭、為禍地方的舉動。”
“但趙卿,恐怕在偷換概念了······”
“——自有漢以來,為我漢家造成隱患、帶來麻煩的,並非是純粹的諸劉宗親,而是宗親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