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眼球會將拍攝到的畫面透過電流的形式刺激視神經。
從而在腦海形成模糊抽象的畫面。
這種畫面還會因人而異。
有人說像漆黑夜空中飄來的星星。
有人說像灰白黑板上揮舞的粉筆。
有人說像老式電視閃爍的雪破圖。
當然對於更多人來說是失明的福音。
這種畫面雖然不是正常人看見的畫面,但可以透過訓練看出常人眼裡禁止和移動的物體。
從而完成躲避和抓取等日常盲人難以完成的事情。
電子眼球售價從60500美金不等,區別只在成像效果和畫面細節而已。
一般一位接近失明的病人來到醫院,經過檢測之後醫生直接會提及是否接收電子眼球手術。
而根本不會提及安因沙星,除非自行詢問。
就算是前景如此差勁的藥物,可老爸對此藥確滿懷期待。
我思前想後可能跟老爸年輕時候發生的事情有關吧。
早些年老爸在廠子裡幫人開半掛車。
一次來自對方小車的變道,老爸為了避讓腦袋直接撞上了方向盤。
車子也直接撞向了路邊,嵌入了樹裡。
醒來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右眼只能勉強看見微弱的光。
當年並沒有電子眼球技術,右眼的失明甚至影響了老爸的情緒。
醫生給出了兩個建議。
拆除眼球或者使用安因沙星。
而這間醫院當時也正在實驗這種藥物,提出了免費治療但不對手術負責的條件。
老爸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同意了院方的要求。
手術也很成功,隨機出院的父親拿著公司的賠償金加上貸款就開啟了現在的公司。
公司越辦越好,但老爸將賺來錢中的大頭幾乎都用在了安因沙星的研究。
雖然已經成功將安因沙星的將副作用降低,甚至成功率提高到了九成。
但在醫學界所做的這些也只是徒勞。
使用範圍低下,治療金融高成了安因沙星的大問題。
老媽一項支援老爸的決定,這或許就是真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