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楊太妃又能夠想出什麼辦法,幫助楊皇后呢?她也只能是口頭上答應楊皇后,找機會和皇帝兒子談一談,勸一下兒子,顧及一下楊皇后的感受。
兒子早就已經長大了,而且又當了皇帝,那裡是楊太妃這個母親,能夠管得了的,若是在普通的百姓家中,或許還好說一些,可這裡是帝王之家,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做是最是無情帝王家。
李世民以仁孝治國,新皇李恪當然也延續著這種治國的理念,每天早上下朝之後,都要去看望一下長孫皇太后,以及楊太妃。
楊皇后按楊氏族中的輩份算,也算是楊太妃的一名侄女,於情於理,楊太妃當然更願意站在楊皇后一邊,為楊皇后說話。
而且蕭妃進宮之後,對楊太妃的態度,也遠不及楊皇后,所有楊太妃更希望,楊皇后的地位能夠穩故,不想讓蕭妃得寵,心裡也擔心兒子會因為迷戀蕭妃,而鬧的後官不和。
後宮如果不活的話,對於皇帝處理朝政的事情,也是會有很大影響的。
第二天,皇帝李恪下了朝之後,照例先去探視了一下長孫皇太后,之後又去探視生母楊太妃。
楊太妃對於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仍然記得每天來探視一下自己,心裡還是感到很欣慰的。
“陛下!這幾天怎麼不見皇后和你一起過來呀?”楊太妃滿臉帶著笑容的問道。
“母太妃,兒臣這幾天散了早朝之後,便直接過來了,難道這幾天,皇后都沒有來探視過母太妃嗎?”皇帝李恪微微的皺起了眉頭說道。
如果楊皇后因為生自己的氣,就不來探視自己的婆婆,那就太不應該了,李恪在心裡想道。
“那倒不是,皇后每天都會過來探視一下本宮,只是陛下勤於政務雖是好事,但後宮和睦也不可忽略。
楊皇后進了齊王府後,便一口氣為陛下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實在是一個賢妻良母的女人。
陛下本來沒有機會成為太子,卻意外的當了太子,又順利的繼承了皇位,那說明楊皇后那是一個有福之人,有旺夫之相,陛下應該好好的珍惜她,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貪歡,而做出對不起楊皇后的事情。”楊太妃語氣有些嚴肅認真的說道。
“母太妃教訓的是,兒臣一定謹記在心。”
李恪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楊皇后來到母太妃這裡,告了他一狀,要不然,母太妃又怎麼會突然說出這番話來?
李恪心裡很是不高興,本來心裡還對楊皇后,存有一點愧疚之心,現在對楊皇后的這一點愧疚之心,也消失的一乾二淨了。
自己貴為天子,後宮充實幾個妃子,難道有什麼錯嗎?比起父皇的後宮,朕的後宮佳麗,可是少了很多的。
李恪心裡可沒有認為,自己故意冷落了楊皇后,有什麼不對,反倒是認為,是楊皇后在搬弄是非。
自己最近是對蕭妃寵幸的多了一些,但身為一個男人,又是皇帝,面對蕭妃那樣的美人,喜新厭舊不是很正常的嗎?有什麼錯的。
從楊太妃的寢宮出來後,李恪的心情煩悶,無心處理政務,便帶著兩個隨身太監,出宮去散散心去了。
每天面對一大堆的,好像永遠也批不完的奏摺,皇帝也不好當啊!
李恪的心裡本來就非常的煩躁,而蕭妃的出現,曲意承歡,似水一樣的柔情,甚至連說話都是那麼的善解人意,令回到後宮的李恪,覺得心情分外的放鬆,不知不覺的就陷入了,蕭妃精心佈置的情網中。
楊皇后是以其出身高貴、淑靜賢德而被立為皇后的,她的確美麗端莊,但在李恪的眼中,卻美麗的臉像個石膏像,極少有表情,更難見到其笑容。
因其出身名門,又多了一份目空一切的高傲,美麗的眼睛總是看著自己的腳尖,眼瞼總是低垂著,毫無聲色,像個死羊。
她假意順從高宗,又似乎拘泥過了頭,使高宗感到厭倦,況且她又是關隴大族的後人,楊氏的隋朝雖然亡了,但楊家仍然屬於關隴大族,是個大門閥。
有楊皇后在李恪身邊,使李恪這個皇帝,也成了被監視的物件,不得不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