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粟水靺鞨得勢,契丹和奚人部族,也不幹寂寞,加入了爭奪遼東的隊伍,而且他們還打著大唐的旗號,保護遼東。
西突厥眼看著遼東亂了起來,大唐朝廷根本就顧不上,那叫一個高興,這個時候又怎麼還會客氣,於是也加入了進來。
遼東這麼一塊大大的肥肉,誰不喜歡,大唐都撤兵不管了,那就等於是一塊無主之地了,誰不眼紅,誰還能夠坐得住,那肯定是要搶呀。
李中華從遼東撒兵的時候,早就有了心裡準備,知道遼東肯定會亂起來。
所以他雖然命令薛仁貴收縮防線,但也讓薛仁貴儘可能的收攏百姓,將百姓遷往金州。
這個時代,人口才是最大的財富,只要有人,便不愁沒有地方。
金州既不缺錢,又不缺糧,而且有的是工作,最缺的反而是人,是勞動力。
李中華雖然不想放棄遼東城,但如果事不可違的時候,寧可放棄遼東城,也要保住金州,金州如果丟了,那個損失可是難以估量的。
遼東的混戰,李中華雖然看在眼中,遼東雖然丟了大半,但李中華一點也不著急,因為這種情況是早晚都會發生的,是無法避免的。
遼東是大唐東北的重地,除了靺鞨人以外,還生活著高句麗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民族問題突出,發生動亂是必然的。
如果這個時候都沒有發生動亂的話,那反倒是很奇怪的事情。
契丹人也好,奚人也罷,他們都是依附於強者而生,是在強者的夾縫中求生存。
大唐強盛,他們便會內附大唐,突厥強盛,他們並非依附於突厥,反過來與大唐為敵。
如果高句麗強盛的話,他們也會選擇依附於高句麗。
如果這場混戰中,是誰贏了的話,他們同樣有可能依附於勝利者。
李中華之所以並不著急,也是抱著坐山觀虎鬥,讓這些不安分的步驟,相互戰鬥中削弱各自的實力,到時候再出兵收拾殘局就可以了。
可是李中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粟末水靺鞨部族的頭領大乞象的兒子大祚榮,是一個非常歷害的人物,居然在這一場混戰中,迅速的脫穎而出,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大祚榮率領驍勇善戰的靺鞨騎兵,首先打敗了奚人部族,奚人部族首領不得不表示臣服。
之後,大祚榮收編了奚人部族計程車兵,又大量的選拔了一批奚人部族的青壯,打散之後編入了自己的靺鞨軍中,戰鬥力馬上得到了成倍的提升。
戰鬥力提升之後,又主動的向契丹人發起了挑戰,採用偷襲的方式,大敗契丹兵馬,最後逼迫契丹整體依附於粟末靺鞨。
這樣一來,整個遼東就沒有那個,還有力抗粟末靺鞨的兵力了。
原本是坐山觀虎鬥的唐軍,看著遼東城下的靺鞨軍,這一下他們己經變成了,直接面對粟末靺鞨的兵馬了。
喜歡大唐可以更強請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強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