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母親都是最偉大,也是最無私的人,為了兒子的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湯滂氏忍著放下了母子相依為命十五年的母子之情,把兒子送到了他的父親身邊,自己倍受相思之苦。
至於入長安皇宮中爭寵,湯滂氏並沒有想過,之前李中華沒有做皇帝的時候,湯滂氏還想著將王位讓給兒子,自己到長安來陪心愛的男人。
現在李中華當了皇帝,湯滂氏反而沒有了想入宮爭寵的想法,但卻希望兒子可以去他父親身邊,一來可以幫助他父親做事,盡一點孝心。
二來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有機會可以繼承他父親的皇位了。
大唐的皇位肯定要比蘇毗國的王位,來的更牛逼的多了,以前沒有這個機會,也就不敢去想了。
現在既然有了這個機會,當然要盡全力去爭取了,儘管這個機會並不是很大。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爭不到大唐的皇位,至少還有蘇毗國的王位,可以等著兒子來繼承。
李思華的表現自然是不錯的,給人很驚豔的感覺。
但在這一次表現平叛中,表現不錯的人,並不只是李思華一個,還有另一個李再興的表現,也是思毫不差的。
李再興之前並不叫李再興,而是隨母姓楊,名叫楊再興。
楊雪在生下了長子楊再興之後,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楊明義。
楊雪和李中華拜堂成親之前,早就已經有過了約定,楊雪所生育的兒女,皆隨母親姓楊。
對此,李中華並沒有反對,之後也是這麼做的。
但李中華當了皇帝之後,儘管一直沒有下旨要封楊雪為皇后,也沒有下旨封誰為貴妃,更沒有下旨封那個兒子為王爺,那個女兒為公主。
但楊雪是李中華最先明媒正娶的正妻,儘管後面迫於皇家的威嚴,文成公主和晉陽公主,也先後以正妻的名份,嫁給了李中華,但也沒有人敢輕視,楊雪這個正妻的地位。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每一個母親都是最偉大的,每一個母親也都是最無私的。
作為大唐帝國新皇帝陛下李中華的皇長子,而且還是嫡長子,楊再興再姓楊,顯然己經不合適了,
除非,楊再興徹底的放棄了,成為太子之位的權利。
為什麼?因為按照慣例,皇帝的嫡長子通常都會是太子的最佳人選,除非這個皇帝的嫡長子,犯下了什麼不可原諒的大錯,否則的話,嫡長子便是成為太子最有利的條件。
可是,楊再興如果還繼續姓楊的話,那麼他就會永遠的失去,成為大唐太子的機會。
楊再興心裡幹心嗎?儘管他什麼也沒有說,但知子莫若母,楊雪顯然是己經感覺到了,兒子有些悶悶不樂。
楊雪在心裡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儘管她知道,在這個時候去找陛下李中華,讓兒子楊再興改姓李,會讓陛下心裡非常的反感,非常的不痛快。
但是為了兒子的將來,她又不得不去說,此時的她忍不住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麼要那麼的執著,一定要讓兒子跟著自己姓楊。
李中華萬萬沒有想到,楊雪會突然跑過來跟自己說,希望讓兒子楊再興改姓李。
不過很快他就想明白了,楊雪為什麼會突然想明白了,讓自己的兒子楊再興改為李再興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權利,如果自己沒有當這個皇帝,楊雪肯定不會主動的提出,讓兒子楊再興改姓李了。
聯想到很多的朝中大臣們,都在議論自己,會讓誰來當大唐太子的問題,李中華有些猶豫的對楊雪說道:“楊家的香火,你不管了嗎?”
“回陛下,不是還有明義嗎?”楊雪回答道。
“哦……”李中華有些瞭然的回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李中華覺得,不管是楊雪,還是自己的其她女人,似乎和自己變得越來越陌生了,越來越關係有些疏遠了。
就是自己的那些兒女,也變得和自己缺少親近感了。
可是,他們變得比以前差了嗎?
不是的,相反的是,他們一個個都變得比以前更有禮貌了,似乎他們每說一句話,都是經過了再三的思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