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東征高句麗,李中華也沒能躲過,被李世民封了一個遼東道行軍副總管,讓他帶領培訓過的神器營,押送神器到遼東,李世民打算一次性搞定高句麗,免除後顧之憂。
李中華雖然在康定混的風生水起,但卻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能參與征討高句麗之戰,心裡還是挺激動的,畢竟身為男人,那有不喜歡打仗的。
徵遼之戰,可是薛仁貴揚名露臉的機會,李中華當然不會忘了他了。
可是康定這裡,也必須有人幫他守著,才能放心。
而且康定能抽調的兵,也十分的有限,而是,李中華將羅通,秦守道,程處弼三人,從邏些城調了回來,並帶著五萬精兵強將回來。
蘇毗國女王湯滂氏,在丞相噶爾東讚的幫助下,己經讓蘇毗國走上了正軌,有那扎吉烈鎮守在邏些城,應該不會出什麼亂子。
李中華讓羅通鎮守在康定城中,畢竟他的身份有些敏感,而李中華也知道,李世民在年後,會御駕親征高句麗,所以羅通暫時不宜去遼東,與李世民碰面。
李中華帶著五萬蘇毗軍,外加神器營,帶著己經生產出來的神器,直奔遼東而去。
同行的人中,計有薛仁貴,秦守道,程處弼,噶欽陵等,噶欽陵作為一員非常不錯的將領,李中華當然不會忘了他,把他的才能給埋沒了。
現在吐蕃己經不存在了,他的父親又是蘇毗國的丞相,李中華也不擔心他,敢和他搗亂,除非他真的是不想活了。
就算噶欽陵自己不怕死,可他還有家人在康定城呢!
吐蕃不缺馬,康定更不缺馬,而李中華又不差錢,所以五萬多人,全是騎兵,速度非常的快,糧草也不多帶,直接在沿途採購。
一直趕到幽州,才命人大量的採購糧草,畢竟到了遼東,那就是高句麗的勢力範圍了,想弄到足夠五萬兵馬用幾個月的糧草,那可是有錢也辦不到的事情。
行軍的事情,李中華都讓薛仁貴管著,李中華知道薛仁貴有這個才能,當然要知人善用了。
雖然李世民在貞觀十八年十一月,便下旨征討高句麗,但大唐實行的是府兵制,戰時為兵,閒時務農。
這一次的東征高句麗之戰,又是李世民登基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所以準備的時間也是不少。
李世民並沒有像隋煬帝三次征討高句麗那樣,強行徵召兵勇和徭役。
因為李世民此次動用的軍隊數量,遠少於隋煬帝楊廣動用的,給百姓造成的負擔,也遠小於隋煬帝楊廣造成的。
而且因為李中華的出現,名下大量的產業,帶動了大唐的經濟大發展,也為朝廷帶來了大量的稅收。
又因為李中華帶來了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農作物,錢糧方面都很充足,所以隋煬帝徵高句麗時,出現百姓打斷自己的手足,來躲避出征與徭役的情況,而李世民此次出征高句麗,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並且爭著搶著的,想要應徵入伍,征討高句麗,建功立業,封妻廕子。
李世民因此對身邊的人說道:“隋煬帝楊廣無道,徵遼東時,人們打斷自己的手足,來躲避出征與徭役。
朕現在徵高句麗,都是選那些願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一些沒能跟隨出征的人,都憤嘆鬱邑。”
李勣所率領的六萬大軍,因為遼水突然暴漲,被攔在了遼水南岸,一時不得寸進,讓李勣十分的鬱悶。
三月,李世民的車駕到達了定州,很多人因為行軍時,水土不服而導致了生病,被留在了定州。
李世民對此事十分的關心,親**問生病計程車兵,把他們託付給州縣治療。
李世民的舉動,感動了很多的人,大唐日報派出了隨軍記者,把這一切都忠實的記錄了下來。
訊息見報之後,有很多人不預徵名,自願以私裝從軍,都說“不求縣官勳賞,惟願效死遼東!”李世民知道後,堅決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