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已經沒有什麼贊普了,是我不該不聽你的勸告,執意要挑釁大唐的威嚴,還威脅大唐的皇帝,必須要讓一個大唐的公主,嫁到吐蕃來和親,以致於激怒了大唐,大唐才會支援蘇毗國,也就有了今天的亡國之禍。”松贊干布的話裡面,有著無盡的悔意。
“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大唐諸羌部族羈縻州節度使,這個意外的出現,贊普其實己經成功了,現在應該在邏些城內,與大唐公主拜堂成親了。”
兩人畢竟是多年的君臣關係,而且松贊干布對於祿東贊而言,有著知遇之恩,兩人君臣關係一直非常良好,松贊干布對祿東贊有著絕對的信任,而祿東贊也一直對松贊干布忠心不二。
兩人既是君臣關係,又是非常好的朋友關係,祿東贊看著以前意氣風發的松贊干布,如今己經雄心不再時,心裡很不是滋味,有些不忍的勸說道。
“或許你說的沒有錯,但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蘇毗國和蘇毗國女王湯滂氏,有運氣加身,所以蘇毗國和蘇毗女王最終贏了。
吐蕃國和曾經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也有過運氣加身,你噶爾東贊輔佐我松贊干布,難道就不是我松贊干布和吐蕃國的運氣嗎?
你噶爾東贊是匹千里馬,遇上了我松贊干布這個伯樂,賞識你,提拔重用了你,讓你出任吐蕃的大論,難道你又能說不是因為你的運氣夠好。
現在吐蕃國雖然亡國了,你噶爾東贊本該淪為階下囚,但卻受到了李節度使的賞識,仍然重用你,讓你出任蘇毗國丞相,難道你能說不是因為你的運氣夠好嗎?
所以輸了就是輸了,一切都無法重來,也不需要找任何的藉口,任何的原因也都不重要,再多的財富也買不來後悔藥。
我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有才華和能力的人,是我對不住吐蕃的百姓,對不住所有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人們。
此次李節度使能夠不計前嫌,讓你出任蘇毗國的丞相,你就專心的去做好你的丞相就是了,善待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足矣。”
松贊干布好像已經看開了一切,並沒有責怪祿東贊,轉身投靠敵國。
“你早就知道,李節度使會讓臣出任蘇毗國的丞相?”祿東贊驚訝的說道。
“這並沒有什麼難猜測的,蘇毗國早己經被我們給打殘了,離徹底的亡國,也只差了一步而以,如今的蘇毗國,之所以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最終的勝利,只是因為他們的運氣特別好,得到了大唐的全力支援。
蘇毗國雖然己經復國了,但朝政對於地方上,肯定會有心無力,這個時候,如果我是李節度使,也必定會大膽的啟用原來的官員,尤其是名望無人可比的你這位大論。”
松贊干布到底是一代雄主,看待問題都是目光如炬,對李中華的想法也是猜的很準,尤其是見到祿東贊前來拜訪他,松贊干布更加看明白了一切。
“我己經為你準備了一封書信,有了我的親筆信,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快速的平定,吐蕃舊部的混亂局面。
其實就算沒有我的親筆信,我相信以你的手段,也一樣的有辦法,平定混亂的局面,只是會多死一些人罷了。”
祿東贊沉默著沒有說話,事實上松贊干布說的沒有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之前的吐蕃貴族,如果膽敢執迷不悟,看不清楚形勢的話,他是不會介意,動用雷霆的手段,平息他們這些不安穩的因素。
李中華既然選擇相信他,讓他來當這個蘇毗國的丞相,如果他的執政能力,無法令李中華滿意的話,那他祿東贊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他上任之後,必須狠,不僅是對別人要狠,對自己也要狠。
正如松贊剛剛所說過的一樣,再多的財富也買不來後悔,祿東贊也不希望自己將來會有後悔的時候,更不希望李中華有一天會後悔看錯了他,後悔讓他出任了蘇毗國的丞相。
祿東贊走了,松贊干布目送著他離開,直到再也看不見對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