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東贊一向自視甚高,當然不會當眾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了,而且他也知道,反對也是沒有作用的,除非自己退出這場競爭,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吐蕃大軍長雪域高原上,縱橫了整個高原,打敗了大小數十個國家,都沒有遇到像樣的對手,可是自己一向很驕傲的兒子噶欽陵,帶著五萬吐蕃兵馬,卻敗在了唐軍的手上。
在吐谷渾掀翻過吐谷渾王牙帳的吐蕃雄兵,最後也是敗在了大唐的手上。
而領導大唐軍隊,兩次打敗他們的人,據說只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這個少年在成為大唐的節度使之前,既沒有領過兵,也沒有打過仗。
大唐軍隊的勇猛,讓內心膨脹起來的松贊干布,嚇得不敢再挑釁大唐了,對大唐也更加的仰慕,想要娶一位大唐公主的決心,也更堅定了起來。
自己此次出使大唐,是帶著艱鉅任務而來的,豈能半途而廢。
李世民派人抬來一段樹木,這段樹木的兩頭,幾乎沒有任何的區別,被用鋸子鋸得非常的平整,粗細也幾乎看不出什麼區別。
李世民指著這一段樹木說道:“你們誰先告訴朕,這段樹木那一頭是下面,那一頭是上面,並且說的完全正確,即為獲勝者,每個使團只有一次機會,並且還要說出你的理由。”
幾位各國的使臣,圍著那段樹木看了又看,思來想去也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分辨出,那一頭應該是上,那一頭應該是下。
大食的使臣找來尺子,量了一下兩斗的尺寸,發現粗細是一樣的,便搖了搖頭,無計可施。
霍爾,格薩,天竺等國的使者,見大食使者量過之後都無計可施,更是直接放棄了。
大家心裡想的都是一樣的,認為樹木會有一頭粗一點,一頭細一點,粗的一頭便是下面。
現在兩頭都一樣的粗細,那還有什麼辦法分辨,哪一頭是上面?哪一頭是下面?反正他們是沒有什麼辦法了。
祿東贊也圍著樹木轉了一圈,笑了笑,命人把這段樹木抬走,丟進了一處水塘中,等到水面平靜了下來之後,指著吃水更深的一頭說道。
“陛下!本使的答案便是這一頭朝下,理由是樹木的下面挨著根部,木質會比上面堅硬,所有比較重,放進水中,吃水會比木質鬆軟一點的上面,更深一點。”
答案一出,李世民君臣對祿東讚的聰明才智都很讚賞,各國使臣也心服口服。
不過這只是第一道題,李世民
命宮女拿來一顆穿了孔的明珠,和一條紅繩,題目倒是也很簡單,只要把這條紅繩,穿過明珠上的孔洞既可。
各國使臣覺得,這應該沒有什麼難度吧!可是他們怎麼穿,也穿不過去。
原來,工匠們在明珠上開的這個孔洞,可不是一般的孔洞,裡面可是有九曲十八彎的,你就這樣想把紅繩穿過去,怎麼可能成功。
祿東贊是最後一個出場的,他早就料到,這個穿孔肯定不會那麼簡單,所以一直在想辦法。
就在他也覺得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身上傳來一下痛感,忙身上從衣服裡面進去,摸出來一看,罪魁禍首原來是一隻黑色的螞蟻,個子還挺大的,難怪咬在身上那麼疼。
祿東贊看著手中被他捏死的螞蟻,突然笑了起來,他馬上在周圍的地上,又發現了一隻大螞蟻,走了過去,把紅繩綁在螞蟻的腰身上之後,把螞蟻放在明珠的洞口,輕輕的吹了一口氣,那螞蟻便從另外一個洞口爬出去了,祿東贊又一次出色的贏得了比賽。
第二天,李世民命人找來了一百對馬,這些馬都是母子關係,李世民讓各國使臣分辨出,這些馬那兩隻是母子關係,要全部找出來。
小馬駒撒著歡的亂跑,各國使臣想盡了辦法,也無法完全分辨出,這些馬的母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