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出意外,還有一年的時間,吐蕃就會兵臨松州府城下了,這不是想要他的命嗎?
李中華再三推辭,壓根就不想做這個什麼松州節度使,此時的川西,實在是很荒涼,松州城裡的軍民,都不超過10萬。
白蘭党項諸羌部族,說是什麼二十五個羈縻州,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地方看起來是挺大的,一個州管著幾個縣,加起來也不過幾萬人口,二十五個羈縻州,男女老少加起來,估計也不會超過一百人口。
有的一個羈縻州,甚至都不超過一萬人口,幾千人一個羈縻州,朝廷照樣給封一個刺史,聽著挺高大上的,其時也就和後世的一個大村子的村長差不多。
“陛下是不是已經收到訊息,吐蕃準備吞併吐谷渾了,想要保住白蘭,党項諸羌部族的領地。
朝廷又不給兵馬,又不給糧草錢銀,光給臣這麼一個松州節度使的官職,難不成陛下以為,臣一個人就可以阻擋,吐蕃幾十萬的兵馬進攻不成。”
“正因為很困難,朕才會派你前去,並封你為節度使,至於兵馬,諸羌部族人人善戰,松州管轄之地也不缺馬,而且旁邊的吐谷渾,可是盛產良馬之地,只要有錢不怕買不到好馬。”李世民笑著說道。
“陛下!現在關鍵是沒錢啊,朝廷不給錢怎麼買馬?”李中華非常委屈的說道。
“你小子不是很能折騰的嗎?沒錢想辦法賺就是了,要不是看中你很會賺錢,朕憑什麼讓你去松州任節度使。”
李中華徹底的被李世民給打敗了,好在向李世民爭取到了,可以在長安自行招些兵馬,帶到松州府去。
白蘭党項諸羌部族的人,人人善戰雖然不錯,但人家憑什麼服你,別說什麼你是大唐的松州節度使,那根本就沒有用。
人家只是依附於大唐,並不完全聽命於大唐,所謂的松州都督府,也只是名義上的督據,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向大唐納稅。
雖說是向大唐依附,並且稱臣納貢,但向大唐進貢,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有賺不賠的買賣,他們都是樂此不彼的,巴不得不斷的向大唐朝廷納貢,好換取大量的好處。
如果吐蕃願意給他們足夠的好處,向吐蕃稱臣納貢,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李中華獨自上任松州節度使,身邊當然要有自己的兵馬了,所以在長安招兵買馬,是必須要的。
招兵容易,但要找到一個好將領就很難了,領兵打仗的事情,當然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可是大唐雖然將才眾多,可謂猛將如雲,但都己經投效了朝廷,李中華想挖也挖不來,這可不是有錢就能辦到的事情。
李中華苦思冥想,終於讓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薛禮薛仁貴,這可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按照歷史上的記載,此時的薛仁貴,還住在河東道的絳州龍門縣的修村,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要等到唐代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時候,才會投軍,從此屢立戰功,征戰數十年。
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李中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說服薛仁貴?加入自己的陣營,不過他打算親自去一趟龍門縣,見一見這位猛將。
此時的薛仁貴,己經二十三歲了,因為家境貧寒,飯量又大,至今都沒有成親,在柳府做一名護院武師。
這個時候的柳氏年紀還小,估計只有七八歲的樣子,自然是還沒有那個女人,看中了薛仁貴,並且不嫌棄他家貧,願意和他住在寒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