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倒是個孝子,更是我大唐的英雄,血染沙場,卻落的如此淒涼,難怪上面會說英雄流血又流淚。傳朕旨意,召民部尚書唐儉來見聯。”李世民臉色沉重的說道。
“陛下!還有一件事情,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
“很多知道這個訊息的人,己經去過苦井衚衕,捐了不少的錢和物給趙挺。”
“還有這種事情,你的意思是說,趙挺現在已經不缺錢了?”李世民很驚訝的問道。
“不但不缺,還可以買兩個奴隸,再把房子修好一點,娶妻生子,足夠他過完這一輩子了。”
“看來這大唐日報的影響力,還真是不小啊!”李世民揮手讓太監退下,又拿起桌上的大唐日報,仔細的看了起來。
第二天的大唐日報上,刊登了一條訊息,大唐日報將設立中華慈善基金會,為所有需要幫助的,在保衛大唐中受傷致殘,生活陷入困境的英雄募集善款,讓英雄從此不再流淚。
並且承諾所有的帳目公開可查,過捐贈人知道所捐贈的款項,受益人是誰。
長安中華大酒樓更是宣佈,首捐一萬貫錢,尚未開業的中華銀行,也宣佈捐款一萬貫錢,中華慈善基金會,大唐日報也不幹落後,宣佈捐款一萬貫錢,甫一成立,便收到了三萬貫錢的善款。
當天,大唐日報報社辦公的地方,就湧來了不少人,諮詢捐款事項,很多人更是當場捐款,第一天便收到了多達上千貫錢的捐款。
收到情報的李世民,整個人都驚呆了,這個李中華也太能折騰了,一出手就捐出了三萬貫錢,他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難道是大風颳來的不成?
三萬貫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大唐一年的稅收,也不過是3000萬貫錢。
“臭小子,難道你想嘴上說說而已嗎?胲可是不會讓你得逞的。”李世民臉上露出了老奸巨滑的笑容。
第三天的大唐日報上,刊登了中華慈善基金會,接受朝廷的監管,每一文善款,都會用在實處。
這樣一來,民眾捐款的熱情更大了,當天新增捐款近三千貫錢。
第四天,一家綢緞莊的老闆,跑到大唐日報社,捐款一千貫錢,但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大唐日報可以在報紙上刊登,段記綢緞莊捐款一千貫錢的訊息,並附上自己綢緞莊的詳細地址。
第五天,大唐日報上果然刊登了,段記綢緞莊捐款一千貫錢的訊息,當天下午,段記綢緞莊的生意便比往常要好了數倍,讓段記綢緞莊的老闆,收錢收到手軟。
有了第1個吃螃蟹的人,精明的商人們似乎嗅到了商機,不時的有人到大唐日報,對中華慈善基金會捐款,一捐就是上千貫,不能的話,大唐日報根本就不會把你的名號,刊載在大唐日報上。
一個月後,大唐日報成立了廣告部,商家只要出一定的廣告費,就可以在大唐日報上,刊登自己店鋪產品的廣告。
自從大唐日報創刊後,各大茶樓的說書藝人,每天都要來上幾次三國演義,只要開講三國演義,那是場場爆滿。
而每天都要聽上一段三國演義,也成了很多長安市民雷打不動的愛好。
大唐日報創刊一個月的時間,中華慈善基金會也成立了一個月,共收到善款超過十萬貫錢,為數百名傷殘退役士兵,提供了援助,為他們改善了生活。
當受到援助的人,表示萬分的感謝時,工作人員都會來上一句,要感謝就感謝陛下和朝廷吧,陛下沒有忘記你們,朝廷不會忘記你們,老百姓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