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和馮保,二人是多年的盟友,張居正執掌外朝,馮保把持內廷,一直以來都是大明政壇的黃金搭當。
一旦張居正丁憂,原先的權力格局必然驟變,這顯然不符合馮保的利益。
這也是馮保比張居正更加希望皇帝“奪情”的原由。
張居正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要知道,此時由他主導的“考成法”新政已推行至第五個年頭,考成法初見成效,各項領域持續深化的關鍵階段。
張居正深知,自己如若回鄉丁憂,就此失去首輔一職,再想重返權力巔峰,其難度不言而喻。
張璁、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在此之前沒有辭職宰相能夠在離職兩年之後又重新登上相位的。
要保證自己的政治理想繼續推行,別無他法,只能奪情。
張居正其實也不想回祖籍丁憂,但他不能說。
自古以來,忠臣都是孝子,他是忠臣兼孝子,又是大明的道德典範,他只能守孝。
現在由馮保來操作這些事兒,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我已經讓李幼滋奏請,明日御史曾士楚和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也會奏請。”
馮保把他的佈置告訴了張居正,一是讓他看看是否有疏漏,二就是讓他早作準備。
這個時候“奪情”,朝中的反應舒適難料。
“李幼滋麼?”
到了這個份兒上,張居正也放棄了原來的猶豫。
必須奪情,留在朝中,繼續正在進行的事業。
之前的作為,他已經得罪了許多官員,若是改革大業就此半途而廢,實在不甘心。
張居正思索片刻就問道:“禮部尚書那裡,雙林兄可有去問過?”
“馬自強嗎?我找過他,他沒同意,認為有違禮制。
不過我已經告訴他,這是太后和皇爺的意思,想來他應該明白我說的話到底是為了什麼。”
馮保樂呵呵說道。
“此事,只要禮部保持沉默,就不會有大問題。”
張居正想到內閣和六部尚書,除了他的人,就是魏廣德的人。
魏廣德,其實他是希望他讓大明王朝做出改變的,所以應不會聯合其他人反對奪情才對。
別看魏廣德這兩天的表現,已經讓朝野看到,沒了他張居正,內閣運轉依舊自如。
但和魏廣德十多年的交情,他自認為已經對其人有了足夠了解。
魏廣德和他一樣,來自社會中下層,對大明市井鄉野是有足夠了解的,知道百姓疾苦。
雖然考成法的推出,傷了少數百姓,但是他正在推行的改革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依舊是好的,會為他們減輕負擔。
少數人和多數人,孰輕孰重,張居正分得很清楚。
如果魏廣德真的迫不及待想要取代他,在考成法和清丈田地推出後,只要他振臂一呼,就會有無數人匯聚在他身側。
但是魏廣德並沒有這麼做,他依舊只專注於內閣分配給他的兵部和工部事務上。
雖然現在魏廣德也開始插手其他衙門的人事和事務,但那也是每個閣臣都會做的,他不過是沒有老師指引,一開始不知道這些事兒。
是的,閣臣要對朝堂進行影響,最簡單的法子就是安插自己人到各衙門任職,透過他們就可以悄無聲息執行自己的想法。
想到這裡,張居正又輕輕撫摸起顎下美髯,將有些雜亂的鬍子清理順滑。
張居正的鬍子,在朝廷上算是已經,沒人的鬍子有他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