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是江西南昌人,在老家活不下去了才跑到四川混飯吃,之後遇到貴人,更是幫助他冒充四川籍參加武舉考中武進士得以從軍。
之後四川苗亂成為劉顯發跡的起點,四川巡撫督軍平亂,在戰爭中英勇搏殺,悍不畏死一路升遷。
知道劉顯和張臬的淵源,袁煒自然也不再擔心二人之間的合作了。
“至於這俞大猷,在戰場上有擅自做主的時候,不過卻沒有違抗過軍令,就更不用擔心他會不聽號令了。”
最後,徐階又評價俞大猷,認為他是絕對不會不聽張臬軍令的。
“既如此,我無意見。”
袁煒這時候擔憂盡除,自然不會反對徐階的提議。
楊博也是點頭,算是附和了徐階。
“那我就以內閣和兵部的名義草擬一份密奏送入西苑?”
看二人都不反對,徐階當機立斷說道。
......
“張璉跑了?張臬抓住的是羅袍?”
裕王府一處僻靜的廂房裡,裕王已經被李芳帶到這裡,也看到了魏廣德送來的俞大猷書信。
兵事,軍國重器,裕王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居然會有人弄出這麼大的烏龍。
朝中都已經在考慮給此次評判將官升賞的事兒,這時候冒出來說賊首坐船逃了。
此時的裕王低著頭,思考著此事接下來可能出現的變故。
和魏廣德想的差不多,裕王多麼希望張璉這次出海遇上海難,最好直接死在外面,人雖然沒有被官軍擊殺,可只要人不在大明出現,此事也算翻篇。
最怕的就是,朝廷這邊褒獎此戰有功將士,那邊又報出張璉行蹤。
裕王不懷疑信件內容的真實性,在這事上俞大猷也沒有騙他的必要。
“張臬張大人那裡肯定也是知道此事,想來他此時比我們還要擔心,那就是張璉再次出現在大明國土上,肯定也會在朝中做出一番佈置。”
魏廣德繼續說道。
“你的意思是,他會把此事悄悄告訴徐閣老?”
裕王抬頭看了魏廣德一眼,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嘉靖皇帝不上朝的緣故,外官想要把訊息直接送達御前,除了透過內閣和幾位尚書外,再無他法。
換句話說,如果要把此事對嘉靖皇帝隱瞞下來,內閣是必須要有人能壓得住才行,至於其他幾位尚書,估計誰也不會多管閒事,兵部尚書除外。
“這事兒若是傳開,對我們影響不會很大吧。”
裕王這時候開口說道。
“主要是志輔那裡肯定要擔責,其他就是此戰被褒獎之人,另外內閣和兵部肯定也會遭到重罰,屆時徐閣老怕是位置不保。”
裕王府中人現在的官職,自然是不用承擔此事後果的,但是會影響到裕王府在朝中最強大的一股助力,即便嚴嵩已經去職,景王已經就藩。
雖然事發後,嘉靖皇帝會因此遷怒裕王府的可能性很小,可是魏廣德還是不願意擔此風險,所以如果能夠把此事消弭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實際上我們什麼也不能做,甚至都不能沾染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