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領著大軍沒走多遠,就看到那四千多明軍,其中三千左右排成了多個佇列,正嚴陣以待地向前逼近。另外還有一千左右的明軍騎在馬上,就列在陣後,宛如蓄勢待發的猛虎,正準備撲向獵物。
先到的前鋒將領一見多爾袞到了,連忙過去稟告道:“主子,明軍的火槍厲害,要轟開他們的陣列,騎軍才能突進去。”
其實不用他來說,多爾袞也看到了。明軍前面倒著不少戰馬和屍體,顯然是被明軍用火槍打死的。而那些明軍最前面的幾排,有不少明軍士卒身上還掛著箭支,卻一點都沒妨礙他們前進。
多爾袞皺著眉頭,盯著行進中的明軍。投石車是轟開明軍陣列的好東西,可那東西又太過笨重,現在還在撤離碼頭中。
不過多爾袞猛地想起一物,眉頭一舒,隨即下令道:“速去碼頭取車楯來,要快。”
車楯是個方便的東西,幾個建虜負責一輛,又推又拉的,很快就到了前線。
二十輛車楯,已不少了,六七個車楯一排,也是寬寬地一排。
多爾袞當即派出最精銳的巴牙喇兵作為第一排車楯後的先鋒,他的目的就準備以一百巴牙喇兵為箭頭,撕開明軍的陣型。
只要撕開了明軍陣型,他相信明軍的火槍手就是被屠得下場了。
多爾袞之所以這麼想,也不是沒道理的。因為第一,巴牙喇兵作為建虜最精銳的兵種,基本上是百中挑一出來的,為戰場廝殺能力最強計程車卒。
他們平時完全不從事生產,有酒喝,有肉吃,只管練戰技。在戰時多穿三層甲,內有鎖子甲,中有綿甲,外有鐵甲,防禦力驚人,作為建虜的尖刀部隊用在最關鍵的時候。
第二,明國的火槍手一般近戰能力為零,只要被大金士卒近身,就是屠殺的份。
但這是明軍最精銳的部隊,看明軍的裝備,他們的火槍頭上都裝有明晃晃地槍頭,顯然可能具備一定的近身力,和以前見過的明軍還是不一樣的。
多爾袞在心中把明軍火槍手的近戰能力提了一個檔次,但無論如何,都不會認為明軍的火槍手在近戰上能打贏巴牙喇兵。
其實不但多爾袞如此認為,包括巴牙喇兵在內的所有建虜都是這麼認為的。甚至他們都可以斷定,哪怕是建虜的普通精銳,只要近身和明軍的火槍手搏鬥,也是穩穩佔據上風的。
明軍有啥,還不是因為有那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犀利的火槍而已,除了火器之外,還能有啥!
這是所有建虜的共識,換句話說,建虜也就是怕明軍的火器而已。
如果濟爾哈朗在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因為他在牛頭崗見識過明軍的近戰能力,不過可惜他不在。
曹文詔在陣後透過望遠鏡,把多爾袞的佈置清晰地看在眼裡。他鼻子裡“哼”了一聲,早知道建虜會來這一招。
此時的他,也是暗自佩服中興侯。
因為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火槍兵練好射擊就行了。但中興侯還專門調了武學教授,摸索出一套燧發槍的刺殺之術讓火槍兵練,甚至平時練得最多的就是刺殺。當時不少人覺得,這真是多此一舉。
但從上次牛頭崗阻擊戰開始,就已經證明了火槍兵練刺殺之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