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等冒闢疆走了之後,拿眼睛盯住自己的兒子道:“你不是一直想出去遊歷麼?爹現在準了。”
老者名為方孔炤,他的兒子叫方以智,一聽老爹同意了,當即驚喜地問道:“當真?”
方孔炤點點頭道:“但只准你前往京師。”
方以智一聽,不由問道:“為何?”
“京師出現了太多事情,都是前所未聞的。而且大多數事情還只是在京師先實施或者流行,南京畢竟有點遠。你去看看、聽聽,比你參合什麼復社強多了。”方孔炤感慨地解釋道。
以前除了政事之外,其他東西都是南方引領北方,但現在有點不一樣了。
文化方面,比如剛在江南流行開的話劇,就是從京師傳過來的。
經濟方面就更多了,銀行、國企,水泥修路等等也都是在京師首先出現,南京這邊甚至還未見蹤影。
這種種跡象,都讓方孔炤覺得京師有很大的機會,只是自己已有官職在身,不能隨便進京。而兒子則剛好,只是中了秀才,可以去遊歷一番,說不定能找到機會,更上一層樓。
他知道有這種想法的不止他一個,很多訊息靈通的人都已察覺京師的不同,紛紛派遣子弟往京師去了。
自己的兒子聰明才智是不用說的,只是科舉之事,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算再有本事,也不一定能順利晉級。
這去了京師之後,如果能找到捷徑就最好,就算沒有,增長下見識也是好的。
因此,他才對兒子說出了這個打算,讓他去京師看看。
方以智對父親的限制不以為意,他的興趣並不在於官場,倒是想去看看京師成立的各類研究所。據說地方上也要成立研究所,可他當然是對京師的研究所更感興趣了。
“此去遊歷,功課不能丟。該帶的書一定要帶上,明白麼?”方孔炤叮囑道。
“孩兒明白。”方以智連聲答應道。
在鍾進衛所引發的蝴蝶效應下,歷史上的復社四公子不存在了,相應的人物都走上了一條未知的道路。
不久之後,欽差又公佈了復社的罪名,操縱科舉制度,妄圖控制國家論才大典,其罪甚大。其幕後主使為兩淮大鹽商,證據確鑿。對於主使者,一律抄家,相關人等全部押解進京。
這一下又轟動了南京城,誰也沒有想到,那麼有名氣的一個文學社團,鼎鼎大名的西張先生,竟然是受人控制,還有幕後老闆,且還是財大氣粗的大鹽商。
隨即又有人醒悟過來,光復社舉行的幾次聲勢浩大的集會,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沒有大資金的支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些參與復社的官宦子弟,也參與了捐贈。不過這些只是小頭,被欽差暗自警告,隨後抹去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