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高高地站在椅子上,把獵戶座飛船模型託舉過頂。
唐躍坐在它的對面,四仰八叉。
“一百二十五公里的高度上,獵戶座二號開始改變姿態,它會像這樣減速……咻咻咻——!”老貓努著嘴發出莫名其妙的擬聲詞,同時旋轉著爪中的模型,“第一次模擬測試失敗,證明我們的計算有誤,我修正了攝動制導演算法,可以把飛船的著陸誤差橢圓縮小到30km×30km以內。”
“這裡是進入點,我重新構建了大氣模型,還有獵戶座的氣動引數建模,看著……這裡是進入點。”老貓說著,讓模型的高度慢慢降低,“轟——!呼呼呼呼呼!調整航跡角和偏航角!呼咻——!”
“進入大氣後的第三十九秒,Raptor05推力上升至85%,GNC系統控制RCS對獵戶座進行配平……”
唐躍聽得昏昏欲睡。
如果不是老貓那一驚一乍的擬聲詞,他早就睡著了,每次正想打盹的時候,老貓就一個“砰!”“轟!”冒出來,搞得像是發動機爆炸了。
他也太累了。
在老貓修正獵戶座的飛行控制程式時,唐躍協助麥冬繼續進行飛船的改裝,把獵戶座上的充氣艙室全部清空,然後綁在鷹號登陸器的外壁上。
這個工作量比拆卸鷹號登陸器大得多,零件清單就有三米多長。
麥冬看完表格上的上萬條欄目,一頭撞在阿Q的肚子上,長嘆一聲唐躍你想謀殺我嗎。
唐躍很無奈。
這活得兩人一起幹,所以不能算是蓄意謀殺,只能說是同歸於盡。
充氣艙在獵戶座飛船上的主要用途是倉庫,用來貯存物資補給以及實驗樣品,這些艙段的體積相當龐大,長度超過十米,直徑則有六米,內部容積二百五十立方米,但質量卻很輕——充氣艙室相較於硬性殼體最大的優勢就是可摺疊質量輕,獵戶座飛船的充氣艙採用多層結構設計,主要材料是聚醯胺,聚乙烯和凱夫拉交織的複合面料。
這一層薄薄的柔性外壁只有幾毫米厚,儘管看上去非常脆弱,但強度遠遠超過鋼材。
老貓準備讓它們來作為登陸器著陸時最後的緩衝,因為這些氣球足夠大,也足夠堅固,環氧碳纖維複合材料是艙室內囊的主要構成,其拉伸強度超過一千兆帕。
四座充氣艙捆綁在登陸器的外壁上,上下左右圍繞得密不透風,可以為登陸器提供有效的保護,無論登陸器以什麼姿態落下來,第一個接地的肯定是氣囊,只要它們不在觸地的一瞬間炸掉,那麼柔軟的艙壁就會吸收絕大部分動能,保證麥冬的安全。
老貓計算過,登陸器的靜止釋放極限高度是兩百米。
只要鷹號飛船脫離獵戶座時高度低於兩百米,那麼氣囊就不會被擠爆——如果再高撞擊瞬間的動壓就會超過氣囊的洩壓閥極限,充氣艙內部的空氣來不及釋放出去,它就會像氣球那樣爆開。
所以獵戶座飛船必須降落至距離地表兩百米高度以下。
麥冬在唐躍的指示下,清空了充氣艙內所有的無關零件,甚至包括鋁合金的硬質內框架也卸了,一陣敲敲打打,最後只留下氣囊的基礎結構。
這足足花了他們一整天。
從今天凌晨四點鐘一直到下午五點鐘,兩人都沒有折騰過充氣艙,對其結構完全不熟悉,詳細圖紙和維護手冊還是老貓找到的,施工工程中某些零件怎麼拆都拆不下來,這些釘子戶著實令人惱火,麥冬恨得牙癢癢。
唐躍努力打消了女孩氣急之下想用牙咬的想法,把她哄去休息了,再一頁一頁地翻維護手冊,諮詢老貓,才找到解決辦法。
清空充氣艙之後,如何捆綁這些十米長的大氣球也是個問題。
唐躍和麥冬討論了很長時間,怎麼綁最牢固,同時拒絕了老貓的建議。
龜甲縛肯定是不對的。
麥冬和唐躍隔著影片說著說著就睡著了,不知道是誰先睡著——
“我說這樣的綁法肯定不牢固……”
“那你覺得應該要怎麼綁……”
“應該……怎麼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