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字的稿件在老貓手中轉換成數字編碼,再透過空間站的天線廣播出去,數字承載資訊的能力遠比文字要低,所以播送的時間很長。
至於自解譯系統,這是一套類似於密碼本的解碼方式,就像是羅塞塔石碑,接收到資訊的人可以根據它把編碼還原成原文,播送資訊時電腦會把自解譯系統併入文章內容中。當時設計自解譯系統時,老貓考慮過漢語與英文,鑑於漢語的字型檔過於龐大,且方塊字結構不一難以拆分,想實現數字與漢字的自由轉換,僅靠一個簡單的自解譯系統難度實在太大,所以最後老貓使用的是英文字母。
也就是說,接收到訊號的智慧生物,可以把它們還原成英文。
在地球消失之後,最後一種流傳出去的語言終究還是英語。
不過火星上硬碟裡的檔案倒全部都是漢語,唐躍和麥冬用漢字為人類文明書寫了墓誌銘。
·
·
·
“麥冬小姐,你這兩天能不能抽出時間來?”
正午時,唐躍和老貓都待在崑崙站內休息,唐躍正在吃飯,照例是壓縮餅乾夾心糖醃番茄搭配一杯淡水,麥冬也在吃飯,她還有塊麵包。
“嗯?抽時間出來?要多久?”
“至少需要四個小時。”老貓回答,“我們需要你出艙作業,檢查鷹號飛船上升級的隔熱瓦。”
老貓採納了唐躍的建議,鷹號飛船是唯一有可能進入大氣層而不解體的載具,在這個走投無路的絕境中它是唯一的希望,但是登陸器必須保證隔熱瓦不出問題,所以檢查登陸器上升級的腹面隔熱瓦是第一步。
而檢查隔熱瓦在艙內是辦不到的,麥冬得進行艙外作業。
老貓是真被逼得沒辦法了,報廢的飛船都敢拿來用。
“檢查鷹號飛船?”麥冬一怔,旋即慢慢地點頭,“出艙作業是麼?可以啊,我隨時都有時間,正好空間站S1電池板的扭轉機構出了點小毛病,轉動起來不太靈光,可以一起解決了。”
“電池板出問題了?”唐躍嘴裡含著餅乾糊糊,抬起頭來,有點緊張。
“很常見的小故障而已,電腦自檢過了,說是感測器斷路,換根線就好了。”麥冬也在啃餅乾,她咬了一口壓縮餅乾,然後把懸浮在面前的水珠吸入口中,“正常的線路老化,不用緊張。”
火星聯合空間站執行這麼多年,大問題沒有,小毛病不斷,平時宇航員們修修補補,經常出艙換塊材料零件什麼的,也是日常任務。
“那麼你待會兒就去休息,注意儲存體力。”老貓指示,“十二個小時之後我們開始行動,到時候我會把詳細的行動步驟給你。”
麥冬點頭。
“好,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