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到你真正臨死的時候……你永遠都不知道死亡究竟是什麼東西。
這是發射之前,在地球的酒泉中心,唐躍這個烏鴉嘴跟麥冬說的。
麥冬當時很誠懇地點了頭,雖然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但她還是把這當做是前輩對自己的告誡,記在了心裡。
儘管唐躍當時只是想裝個逼。
此刻麥冬伸出手去,彷彿就能觸控到死亡。
金色的陽光落在女孩白皙的臉頰上,以肉眼幾乎可見的速度緩緩移動,死亡原來和陽光一樣沉默,一樣柔軟,一樣無聲無息。
麥冬抬頭望向舷窗外,身在晶體號核心艙內,她能看到粗壯巨大的衍架從自己頭頂上橫穿而過,彷彿某座超級塔吊的吊臂,各種各樣複雜而嶙峋的機械附著在衍架上,那些扭曲虯結的部件暴露在真空中,它們分明是二十一世紀的尖端科技,卻給人一種十九世紀蒸汽機傳動曲軸般的復古感。
再遠處是寬闊的太陽能電池板,它們整齊地列成一排,像是古代戰船上成排的巨大槳葉,跟隨著陽光逐漸偏轉,把巨大的影子投在潔白的艙壁上。
這裡是火星聯合空間站。
距離地球一億公里。
女孩孤單地漂浮在一億公里之外的宇宙中,她大概是人類歷史上離家最遠的遊子,而且無家可歸。
就在五天之前,她的人生還不是這樣的。
麥冬今年才二十五歲,本科浙大畢業,在離開地球之前,她剛剛在中科院拿到了自己的碩士學位。
在申請讀博之前,導師建議她嘗試參加火星探測任務,以當前最熱門的長期航天相關技術作為研究方向,並以此為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課題。隨著火星探測工程的逐漸深入,長期乃至超長期航天任務中的許多問題大規模地暴露出來,併成為航天醫學,生理學以及其他學科的熱門研究方向。
這有些類似於上個世紀的阿波羅計劃,一個耗資巨大的龐大航天計劃,能帶動全國乃至全世界諸多研究以及產業的進展。
生化環材四大天坑激動萬分。
麥冬的研究方向是微重力密閉空間內的生態迴圈,這是一個牽扯頗多的課題,難度很高,但意義很重大,國內目前還沒多少人做這個方向,麥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果來。
說實話她本來沒必要吃這個苦頭,參加火星考察任務危險係數極高,條件艱苦,飛上太空乍看上去浪漫,但新鮮勁一過生活就極其枯燥,而且一來一回至少要兩年時間,跟坐牢似地完全脫離社會兩年,對於一個年輕姑娘而言,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麥冬那麼多同師門的師姐師妹師兄師弟,誰都沒想過要去火星,所有人選擇的都是簡單輕鬆的課題,準備發發文章刷刷影響因子,混個文憑好畢業,誰會那麼傻?好好的舒服日子不過,冒著生命危險跑到鳥不拉屎的火星上去?萬一要是飛船出事了,回不來了怎麼辦?
為科研獻身?
你那麼高尚你咋不去呢?
最後只有麥冬一個人傻乎乎地聯絡了酒泉中心,參加了選拔和訓練。
這個看上去軟萌單純的妹子,以莫大的堅韌與超人的毅力透過了考核,成功入選本批火星考察的隊伍,成為唐躍的同事。
得知入選的那一刻,麥冬真是高興壞了。
她在獵戶座以及聯合空間站上得到了一小塊實驗區域,用來安放她的培養箱,箱子裡是一批植物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