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躍最終也沒能再次恢復聯絡,他咬著牙堅持站在門外調整天線,老貓怎麼喊都不肯回去,最後老貓不得不親自出來把他給拖了回去。
唐躍還想掙扎兩下,他覺得這訊號可以搶救。
但老貓直接就拔了電纜,它說再這麼下去,需要搶救的就不是訊號,而是他唐躍了。
老貓坐在工作臺前,上下左右都被電腦螢幕圍得密不透風。
它眼前的螢幕上旋轉著聯合空間站的三維建模,老貓聚精會神,臉色凝重。
它的目光掃過空間站的每一個細節,臉上的鬍鬚微微顫動,眼神閃動,不知道在想什麼。
火星聯合空間站是組合式結構,從2020年到2052年,人類花了幾十年時間,投入了數千億美金的巨資,一個艙段一個艙段地打入軌道,最終像拼積木一樣在火星近地軌道上把空間站拼起來。
由於火星的距離過於遙遠,所以聯合空間站的建造難度遠比ISS大得多,奔向火星的航天器每二十六個月才有一個發射視窗期,因此聯合空間站的建造週期漫長得令人髮指,即使每一個視窗期都不浪費,地球人砸鍋賣鐵玩命地發射貨運飛船,要把空間站的七個主要艙段打進火星軌道,也需要整整十四年時間。
但最終的成果是偉大而輝煌的,自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文明又往外邁了一大步,聯合空間站是人類目前在深空當中建立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永久駐留航天器,它是距離地球最遙遠的一塊人類領地,是人類文明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顆明珠。
聯合空間站一共有七個主要艙段,其中晶體號核心艙與樞紐號節點艙是最早發射升空的部分,晶體號艙是一隻長圓柱體,而樞紐艙則是一個短粗的圓柱體,後者的外壁上有四個艙室接駁口,負責聯通各個艙段。
按照慣例,這部分由美帝研製而成。
美帝:我賣了航母才造出來的!現在USN沒航母可以用了!國會!打錢!
這兩個艙段首尾相連,在火星近地軌道上對接成一座簡易的小空間站,就像當年的天空實驗室與禮炮號。
這是聯合空間站的雛形。
接下來就是晨曦號實驗艙,這個艙段對接在核心艙的另一頭,它帶有一個對介面,讓空間站增長了一截。
晨曦號實驗艙是空間站中最小最便宜的一座艙室。
按照慣例,這種東西一般都是毛子造的。
毛子:技術!我們提供了技術!再次強調一遍,我們提供了技術!
第三批升空的是發現號與希望號實驗艙,這兩個艙段對接在樞紐艙兩側,它們也分別帶有一個對介面。
第四批發射的是和諧號服務艙,它對接在樞紐艙最後一個接駁口上,讓聯合空間站變成了一個十字形。寂靜號多功能艙則對接在和諧艙的末端,寂靜艙是獵戶座飛船的專用碼頭,它帶有兩個介面,獵戶座一號與二號飛船平時就停泊在這裡。
完整的聯合空間站到此就基本成型了,除了宇航員的活動艙段,它還包括一個一百五十多米長的巨大桁架,八座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以及一套昂貴的超級機械臂。
按照慣例,這機械臂是加拿大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