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上古泰皇 > 第九章:出路

第九章:出路 (第1/3頁)

雲夢山平靜的彷彿什麼事情都未發生過一樣。當邑宰府的官差,拿著鄙尹的任命文書與戶籍冊前來通知王詡時,他們凌亂了。詢問過當地百姓,竟無一人知曉王詡家住何處。這可如何是好?邑宰大人明確告知,此人不可怠慢。然而現在被怠慢的人竟是他們。無法回去交差,只能耐心等候。可一等便是三日。當見到找尋之人,一眾小吏淚流滿面的交待完曹邑宰的囑咐後,拂袖而去。一刻也不願多做停留。這叫什麼事嘛?好歹也是個官。雖然不大,但是好好混上幾年,等到治下百姓足夠千戶,便能制野。那時在野中開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還愁沒有大把的錢糧進賬?幹了這麼多年的小吏,還是頭一遭遇到這種奇葩事。

返程途中,幾人不停的抱怨。像他們這樣的下級官吏過得最為悽慘,邑宰府分些公田,指派封邑百姓耕種,便是工資了。那些農戶自己都吃不飽,又怎會為他們盡心盡力?好在時間寬裕,閒暇時兼一些其他的活計可以補貼家用。長久以來,升遷無望的低階小吏們,變得多才多藝,且吃苦耐勞。生存的壓力對於這些貧寒計程車族而言,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正因如此,後來戰國時期,士族階層才會保持著活力,瘋狂崛起。

大周的規矩雖然已經被摒棄的沒剩下什麼。但是刻板的築城立寨,似乎被諸侯們有意的保留下來。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匠人在建造城邑的時候都是嚴格按照周朝的禮法制度。都城的建造標準是城牆邊長九里,一側開三門,一大兩小,城內九橫九豎,十八條街道。且街道的寬度可並行九輛馬車。城中心為宮殿,左側為宗廟供奉先祖,右側為社稷,祭祀神明。殿前為朝,就是群臣朝拜的地方,殿後為市,也就是商業區,都要嚴格按照百步的距離計算。

王詡沒想到做個村長會如此麻煩。以為村子就是把百姓們聚集在一起生活,然後用籬笆圍起來。沒想到建村還要立寨用圓木營造圍牆。邑宰府訂下標準是,村子的圍牆長一里,開兩門,兩條縱橫的主街道寬三丈。還要建造一處神社用來供百姓祭祀。

對方只提要求,錢糧不給,匠人不出。顯然是有意刁難王詡。他可以理解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造個山寨有利於防禦別國小股敵人的劫掠。但是一萬五千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就憑一百多口人,其中還有老弱婦孺。簡直痴人說夢。如何在保障上繳賦稅的前提下,還能按時完成巨大的工程。這不是在開玩笑嘛。隨後王詡徵求了李滄的意見,似乎只有李大叔在這些山民中最有文化。

“小人的意思是將雲夢山的谷口築牆封住。村寨向谷中營造,修建道路所需的石料亦可從平整路面時起出。如此便能省去麻煩。”

“好主意!先熬過這個冬天。倘若邑宰府不滿意,開春後大夥再從長計議。”

眼下最重要的是安全過冬。別到時候村寨建好了,大家都凍死或是餓死了。那還有什麼意義?於是王詡用泥巴捏了個村寨未來發展的模型。工程被分為三步。第一步,趕在入冬前先將百姓遷至山谷內居住,營造房舍。第二步,在冬季修建圍牆。反正冬天沒事幹,閒著也是閒著。只要不下雪,搬搬石頭,砍伐樹木,鍛鍊一下身體也是好的。第三步,則是完成神社的建造與街道的修砌。

他對修路無比的重視。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其實古人在築城時就極為重視交通。街道修建的特別寬闊。不然幾輛馬車並行就能阻塞交通。馬車原地調頭極為不易。若是牛車之類的,那就熱鬧了。估計道路順暢後,還會留下一堆排洩物。

作為一名村長又身兼城市的規劃師。王詡怎會容忍這類有礙觀瞻的事情出現?尤其是在自己建造的村寨中。公共澡堂、廁所、垃圾回收這樣的小細節,都被一併考慮進去。而主幹道附近的臨街商鋪,更是一早從居民區偷偷抹除。什麼百步而市?商人只能擺地攤。周朝這幫土鱉是沒有見識過未來的商業模式。他暗自竊喜,似乎忘記了要想投資房地產,首先要有資本才行。

這些天王詡一直在山谷中轉悠。時常一個人坐在小溪邊發呆。冥思苦想,村子未來除了墾荒種地還能發展些什麼副業用來創收?山民的日子過的太苦,已經超出他的想象。想的煩躁時,便將石子丟入溪流中。心中不停的咒罵那兩個坑他的混蛋。

當初提及1400錢歲入的標準,其實是戚城封邑百姓的人均GDP。戚城經濟的繁榮豈是雲夢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可比擬的。若是按照大周井田制,九抽一的賦稅標準執行。雲夢的百姓,一年頂多支付2000錢而已。這裡的耕地只有這麼丁點大的地方,不然山民也不會迫不得已,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進行墾荒。

如今他與阿季居住在村中。土牆與茅草搭建的房屋,雖然小了點,但比起沒有門的山洞。這裡更為暖和。李家有開闢菜園,吃食豐富一些。他們兩家便搭夥過日子,著實比之前山頂洞人般孤苦的生活熱鬧了許多。阿季很會過日子,山洞裡積攢下的皮貨不少。去了一趟戚城便將過冬的糧食儲備妥當。女孩除了每日搗鼓些草藥,其餘的時間總會陪伴在少主身邊。她很少主動說話,只是寸步不離的跟著。

“阿季!你說百姓們最需要什麼?”

“當然是吃飽穿暖嘍。”

阿季不假思索的回道。這問題是個人都會如此答覆。然而王詡則後知後覺。從未想過,衛國的百姓會窮困至此。富人與窮人的生活...天壤之別。兩級分化尤為嚴重。曾經的商業奇才,此刻竟束手無策。高階產品無人引路根本沒法打入貴族圈。而低端產品對應的平民百姓卻沒有購買力。他們寧可將糧食囤積在家中發黴,也不願兌換成貨幣與人交易。百姓的想法很簡單,錢又不能拿來吃。糧食才是硬通貨。因此老百姓選擇以物易物的形式進行交換。

如同行腳商人那般,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的兜售廉價小商品。此時完全是行不通的。因為一圈賣下來,得到的不是銅錢,而是五穀雜糧。試想公子蘭與曹邑宰這樣的官員都要拿算籌計數。賣貨的人又如何能算清楚各種品質參差不齊的糧食與商品之間的對換比?王詡苦惱不已。當下最賺錢的買賣是食鹽、布匹、戰馬與盔甲。這些似乎都無法插上一腳。

食鹽與布匹的市場被齊國壟斷。齊地東臨渤海,鹽鹼地隨處可見。透過陽光曝曬,有效的減少燒煮與蒸餾時消耗的柴薪成本。產出的海鹽量大且便宜。內地的井鹽與礦鹽完全沒法競爭。衛國三分之二的食鹽都來自進口。而齊國的麻布亦是如此,早已形成了產業鏈。相傳姜子牙半年治齊,便是發現齊地有魚鹽之利,而土地不適合耕種。於是大力發展魚鹽與紡織業。就連周公也不禁感嘆未來,齊國出霸主,魯國出聖賢。果不其然。

馬匹被晉國壟斷。北地多良駒,一直如此。不然戰國時也不會輪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其他國家也想騎馬,只不過戰馬太貴,騎不起而已。至於范蠡是透過什麼特殊渠道來販賣馬匹的,似乎只有西施知道。

盔甲就更不用提了。楚國出品必是精品。犀牛皮製作的盔甲與中原那些類似人造皮革的盔甲不在一個檔次。中原的規矩多,無故不得殺牛。作為南蠻的楚國,想怎樣就怎樣。反正又不是第一天與大周朝較勁?他們不僅壟斷了高階的皮貨市場。而且率先普及鐵器的使用。技術領先諸國好幾十年。

叮咚!石子在溪水中濺起一朵水花。

“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吃飽穿暖。”

撥雲見日,恍然大悟。像是陡然發現了一片藍海市場。王詡再次確認道:

“阿季吃飽穿暖?”

“奴婢是說...吃飽...穿暖。”

“對啊!阿季吃飽穿暖。沒錯呀!”

最新小說: 血染劍眉 別惹那個物理老師,他會五雷正法 星際獵人 流放,侯門棄女淪為通房丫鬟 穿成錦鯉假千金,獵戶夫君夜夜加餐 七零嬌軟美人一下鄉,撩得硬漢心癢癢 一人:龍虎山翻書成仙,擇日飛昇 鴻蒙造化圖 奮鬥者楊東 末世:開局青龍果實 在星星點點中擁向你 野火吻星辰 穿成育場女奴,我靠生崽統御獸世 末世之有靠山做女王 乖乖女又在末日遺蹟掉馬甲 重生後我選擇嫁小叔子 瞎子?不,怪物之主! 狂飆前傳 那年,短暫經過你的世界 碳塑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