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在軍隊之中加大對鋼鐵的消耗,之前的陸軍全面換裝的一項,可以消耗不少的鋼鐵產量,而現在劉君韜將目光放在了海軍上面。
經過與兵部尚書向群、海軍司司丞馮祥緊急磋商,並且諮詢了兵部兵備司司丞郭永忠、工部將作司司丞馬立軍,劉君韜主持制定了海軍發展十年綱要!
這份海軍發展規劃中,最為重要的有兩項:
其一,便是大造火炮!
劉君韜準備利用三年的時間,為海軍鑄造最新式的重炮三千門!這三千門火炮之中有兩千門將會裝備在陸續下水的戰列艦上,或者是用來替換現有戰艦上的陳舊火炮,剩下的一千門重炮將會部署在沿海各地的炮臺上,全面加強大明沿海地區的防禦力量。
其二,劉君韜準備在海軍之中全面推行鐵甲艦!
劉君韜提出的鐵甲艦分為兩類,一種是在現有風帆戰列艦上加裝鋼製裝甲,雖然會讓戰列艦失去一部分機動性,但是戰艦整體的防禦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再加上大明戰列艦那無與倫比的火力,完全可以制霸海洋。
另一種鐵甲艦,便是兵部最新推出的蒸汽鐵甲艦!
這種鐵甲艦上裝備了最新式的大功率蒸汽機,可以為戰列艦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並且這種鐵甲艦通體使用鋼製龍骨,不但裝甲更厚,而且只有一些不重要的部位使用木材,絕大部分都是鋼鐵打造!
這種蒸汽鐵甲艦雖然機動性一般,甚至不如一些機動性良好的三級戰列艦,但防禦力和火力都非常出眾,特別是防禦力,在面對風帆戰艦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不過,這種蒸汽鐵甲艦的造價非常昂貴,基本上打造一艘一級戰列艦級別的整齊鐵甲艦所需銀兩,可以打造四到五艘風帆一級戰列艦了。
但即便是這樣,劉君韜還是增加了海軍預算,全力支援這種蒸汽鐵甲艦,畢竟這代表了海軍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海軍的這場大發展中,不但各式戰艦如同下餃子一般下水,而且還極大消耗了此時大明各地積壓的鋼鐵庫存。
另外,劉君韜還推動工部進行實驗鐵路的研發,特別是對於原始內燃機車的研製,劉君韜特意下撥了五百萬兩銀子用作研發經費,當然這些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先投入,至於什麼時候有結果只能是未知數了。
此時,大明軍民兩方面在蒸汽機的加持下,都出現了井噴式的大發展,華夏大地上經過數千年積累下來的各種技術,在與蒸汽機相結合下,紛紛結出了繽紛奪目的果實,使得大明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實現了幾何級的飛躍。
如今的大明帝國已經兩隻腳都邁進了工業國家的門檻,雖然還只是最初級的工業國家,但已經開始褪去農業帝國的色彩,開始用鋼鐵和火藥推行國家意志,開始向四周全面擴張!
日本國和中亞的回教聯軍首當其衝,經過一年多的鏖戰,面對大明帝國幾乎是降維打擊式的進攻,日本國首先崩潰了。
此時劉君韜委任張驍軍為大明東部派遣軍總指揮,全權負責佔領日本國的所有事宜。
日本天皇已經在條約上簽字,剩下的事情其實就已經是收尾善後的事宜了。按照條約上的條款,張驍軍準備派遣一部大明新軍佔據鹿兒島,而後便是對日本國進行索賠,並且監督日本國全面開放通商等事宜了。
此外,在劉君韜的主持下,將整個日本國實質性的分裂成三部分,將日本所有的藩屬重組成三個聯盟,雖然保留了日本天皇,但也是作為這三個大聯盟的共主而已,將原本同一的日本國變成了一個鬆散的聯盟,日本也徹底變成的大明帝國的傀儡和傾銷市場。
而對於大明原來的屬國琉球,劉君韜則是毫不客氣,直接出兵吞併了,在琉球國故地設定了東海都護府進行管轄。
接著,中亞回教聯軍也是大潰敗,二十萬明軍在中亞橫衝直撞、所向無敵,七個月的時間接連攻破一百四十八城、滅亡國家、部落三十四個,一時之間西方震動、八方驚恐!
成化九年七月,明軍的兵鋒抵達西海(現黑海),西方各國不能抵擋,劉君韜念及鞏固新佔據的領土,並且此時明軍的後勤補給距離太遠,便下令明軍暫時停止進軍,轉而對現有佔領地區進行軍事管轄。
成化九年九月,劉君韜下令:在西域以西明軍新佔據的廣袤疆域上實行有效管理,建立嶺西都護府。
大明帝國在嶺西都護府實行全面漢化政策,並且全面禁絕回教,對殘餘敵對勢力進行全面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