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七年十月,瀚海城。
劉君韜終於處理完草原大漠各部的事務,在留下駐守軍左軍三營兵馬在草原西部駐守之後,便率領天策軍各部十幾萬將士,以及駐守軍中軍、右軍共計六營兵馬返回了瀚海城。
此時,兵部再次送來了急報,再次向劉君韜詢問大軍撤回的時間,同時前來送公文的兵部侍郎也表示,朝廷正在大議成立瀚海都護府的事情,畢竟開疆拓土是恩澤萬代的壯舉,朝中的文官也可以藉機青史留名,所以對於寧北伯劉君韜提出的成立瀚海都護府的建議,朝中文官非常罕見的表示支援。
送走了兵部來人之後,劉君韜便將天策軍各部以及兩軍、六營駐守軍布放在瀚海城周邊,由此為大同鎮構建了一個北方防線,使得大同鎮由邊境軍鎮變成了內地軍鎮。
與此同時,京師。
天順帝已經臥床兩個月之久,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寢宮內休養,朝政之事都是由內閣諸位大臣會同各部尚書在寢宮內商議彙報。
當天順帝接到寧北伯劉君韜送來的捷報之時,已經病容沉重的天順帝頓時坐了起來,臉色也是紅潤了起來,絲毫不顧周圍眾臣怪異的眼神,當即狂笑起來。
“哈哈!韃靼部覆滅了,萬里大漠盡歸我皇明,天下歸心!天下歸心啊!”
此時剛剛上任的兵部尚書黃元德輕聲咳嗽了一下,說道:“陛下,眼下寧北伯率軍立下大功,兵部和禮部已經商議了一個封賞大軍將士的方案,還請陛下過目。”
天順帝聞言笑著說道:“好!理應如此!”
說著,天順帝便將兵部尚書黃元德遞過來的議案接了過來,只看了一會兒,便眉頭緊鎖。
在這份議案之中,寧北伯、龍虎將軍劉君韜被封為正一品左柱國,散階由龍虎將軍直接晉升為正一品升授的光祿大夫,同時,劉君韜依舊任山西總督一職,暫時沒有調動,這也說明劉君韜的官職已經到了頂點,已經是升無可升了。
不過,對於天策軍各軍參將此番則是盡數升職,兵部準備將天策軍各部分派到山西各地駐守,讓各部參將在山西各地開鎮,升任總兵官。
按照這份奏議,鷹揚軍參將嚴虎升任太原鎮總兵官,率領鷹揚軍將士駐守太原府,開鎮太原府城。
陷陣軍在戰後返回山東鎮,隨同山東鎮副總兵張驍軍一起鎮守山東;
虎賁軍參將孫旭升任平陽鎮總兵官,率領虎賁軍將士鎮守平陽府,開鎮平陽府城;
越騎軍參將陳子平升任澤州鎮總兵官,率領越騎軍將士鎮守澤州府,開鎮澤州府城;
折衝軍參將高冉升任潞安鎮總兵官,率領折衝軍將士鎮守潞安府,開鎮潞安府城;
長水軍參將周宗勝升任瀚海鎮總兵官,率領長水軍鐵騎將士駐守瀚海城,與朝廷陸續調集的各部明軍將士一起震懾大漠。
龍驤軍則是隨同寧北伯劉君韜一起,繼續駐守大同鎮城。
天順帝看完這份議案之後,對於天策軍各部兵力上的安排並沒有什麼意見,天順帝也是準備將天策軍各部分散開來,並且準備對天策軍各部將領進行升賞,以免讓劉君韜坐擁十幾萬大軍。
但是天順帝認為這份議案之中,對於劉君韜本人的封賞太刻薄,爵位依舊是寧北伯,並沒有任何升賞,難免有些不近人情。
而且對於天策軍各部的將領,連同山東鎮總兵官胡德興也沒有爵位上的封賞,胡德興甚至連官職都沒有晉升,肯很不公平。
天順帝明白此時天策軍立下大功,天下臣民都在關注著自己,如果這次封賞不到位的話,肯定會寒了天下臣民之心。
於是,天順帝淡淡的說道:“這份議案封賞太薄,諸位還是回去再商議一下!”
待到眾朝臣從寢宮出來之後,便一同前往了兵部衙門,畢竟此番主要是兵事,所以便由兵部尚書黃元德支援此番議論。
但是眾人還沒說上幾句,便開始爭吵了起來。
以兵部尚書黃元德為首的一眾官吏主張遵從天順帝的意思,對寧北伯劉君韜和天策軍各部將士進行厚賞,以上寬慰陛下之心、下振奮將士之意。
當然,黃元德等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身為文官出身,對於武將還是有著先天的防範意識,所以才會主張趁著升遷天策軍各部參將的機會,將這些悍將全部分散開,部署到各地去,並且拒絕給這些悍將封爵。
而另一些官吏則是更為激進,對於兵部尚書黃元德等人的主張反對激烈,認為此時的寧北伯劉君韜立下的驚天戰功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讓朝廷封無可封!
如果按照此次滅掉韃靼部的戰功來計算,那劉君韜別說是維持山西總督之職,就算是直接進入內閣,取代兵部尚書黃元德,成為新一任的兵部尚書也都不為過,寧北伯的爵位也應該再升上去。那些天策軍各部悍將也都應該封爵、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