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六年四月,大同鎮城,山西總督府。
此時已經相當於後世的五月,氣候適宜、雨水增多,大草原上也是氣溫回暖,各處草原也不復冬日裡的乾枯,而是水草豐盛。
到了現在,明軍已經沒有了北上草原進行燒荒的機會了,現在的草原上到處都是水源,已經燒不起來了。
劉君韜也是氣憤不已,到了現在的時機,自己也幾次三番的上書朝廷催要具體的出兵旨意,但是一直都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的回應,以至於錯失戰機。
根據情報部送來的訊息,即便是到了現在,朝中的大臣還是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就連兵部也是分成了三、四派的意見,彼此爭吵不斷。
最後,天順帝終於是忍無可忍,於是便下旨放棄了此番北上燒荒的計劃。
劉君韜得知訊息之後,也是長嘆不已,韃靼部已經被自己擊退,可以說是已經傷了元氣,如果此時在開春雨季到來之前,來一場大燒荒,肯定能讓韃靼部傷筋動骨,甚至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韃靼部“痛不欲生”。
可是現在說什麼都無濟於事了,一切都已經變成了紙上談兵,無法實現了!
還沒等劉君韜回過神來,情報部、軍部便先後送來了急報,讓劉君韜怒不可遏。
就在大約一個多月之前,哈密衛的忠順王病死了!
這一代的忠順王名叫卜列革,是先王答失裡的兒子。此人對大明非常恭順,甚至一年數貢,以至於部屬大部分都被大明封爵,為大明穩定西域出了大力。
現在忠順王卜列革死了,而且最讓人憂心忡忡的是,其沒有子嗣!
現在的哈密衛是王母弩溫答失裡主事,這讓哈密衛的部眾日益離散、人心不服。
這些情況大多還是情報部蒐集來的,憑藉商部的眾多產業和商隊協助,情報部已經將探子和暗樁部署到了大明各地,規模非常之大。
而軍部隨後送來的訊息,讓劉君韜更為驚心!
根據軍部的情報,西域北虜癿加思蘭趁著哈密衛人心不穩、政權混亂的時機,突然率軍攻打哈密衛,只用了數日便攻佔了哈密,王母弩溫答失裡及親屬頭目逃奔苦峪(安西東南、玉門西南避難。
而哈密衛的百姓被癿加思蘭屠殺甚重,不少的青壯都被強行裹挾進軍隊之中,導致哈密衛的百姓大批流亡關內,讓大明西方越發的動盪。
對於這個癿加思蘭,劉君韜腦海裡依稀記得,此人可以說是西域的一代梟雄,在劉君韜的認知裡,此人和瓦剌部的也先、韃靼部的孛來一樣,都是大明的生死勁敵。
這個癿加思蘭是乜克力部首領,又譯伯格哷遜、伯革贊等,這乜克力部和瓦剌部、韃靼部不一樣,並不是蒙古人,而是畏兀兒近族,也就是回紇的後裔,後世的維吾爾族。
癿加思蘭正值壯年、兵馬強悍,而且常年四處征戰,其部下數萬鐵騎能征善戰,雖然兵力不是很多,遠不及韃靼部、瓦剌部,但都是百戰餘生的勇士,這也是劉君韜對其忌憚的原因。
早在前幾年,劉君韜便有意派人前往西域提前部署,看看能不能提前遏制一下這個癿加思蘭,卻不成想自己一直被瓦剌部和韃靼部糾纏住,沒有抽出精力轉向西域。
現在好了,韃靼部的孛來還沒有收拾掉,這個癿加思蘭又跳了出來,現在的西域、大漠還真是熱鬧啊!
軍部部長向群也是稟報說道:“督憲,現在估計朝廷那邊已經收到哈密衛失守的訊息了,就不知道朝廷會有何應對之策。”
劉君韜嘆息一聲,說道:“還能如何應對?現在朝廷的對外重心在北面,主要的敵人是韃靼部,我估計現在陛下是顧不上哈密衛了!”
眾人聞言都是嘆息不已。
與此同時,天順帝正在朝堂上和滿朝文武吵成一團,現在朝中分成了兩個陣營,對是否立即收復哈密衛爭論不休,最後還是“去書斥責、不予動兵”的意見佔據了上風,畢竟現在韃靼部正在整軍備戰,大明不能輕易的陷入兩線作戰之中。
於是,天順帝也只能下旨,將逃過來的哈密衛王母、臣屬、百姓等人妥善安置,之後又派人給癿加思蘭送去了斥責的聖旨,令其立即上表謝罪,並且率部退出哈密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