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城的教場位於城南三里處,佔地七頃有餘,面積頗廣,教場是在永樂年間興建的,往日都是大同鎮城主城內官兵的會演秋操之地。
到了此時,歲月長久,教場各處已是破敗不堪。
此時在教場上,已是站滿了大同鎮城內的大小軍士。
此時的大明北地,天氣已是非常適宜,但是數萬人馬擁擠在教場上站的久了,任誰也是會大汗淋漓、煩躁不堪的。
劉君韜在薛桐的陪同下,站在演舞臺上看著下面,只見許多大同鎮的軍士不斷左搖右晃,不是擦擦額頭上的汗珠,就是給自己扇扇風,完全沒個軍士的樣子。
更讓人嘆氣的是,大同鎮兵冊上有將近三萬九千三百二十三人,刨去在各處城堡、墩臺等地把守的將士之外,大同鎮城內的兵馬怎麼也應該在三萬以上。
可是劉君韜讓手下的天策軍將士按照大軍建制清點了一番之後,在場中的將士能有兩萬人馬就不錯了。
就是在這些人中,一小半人還是老弱,個個身上的鴛鴦戰襖都是破爛,很多人面黃肌瘦,連手上的兵器也是鏽跡斑斑,一看就沒有經過保養。
這些人接觸到劉君韜射來的目光,都是神色麻木,眼中、臉上都沒有表情,在劉君韜看來,這些兵馬已經是廢了。
唯一好些的就是各將領身旁的家丁們,這些家丁人數參差不齊,但是大多都是青壯,衣甲兵器也頗為齊全,不過他們的陣列紀律也是稀稀拉拉,都是典型的烏合之眾。
在教場演武廳的高臺上,劉君韜掃視著場下那些大同鎮城的軍士們,臉色很是難看,大同鎮城駐軍的敗壞,已經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這些兵能打仗嗎?
原先瓦剌大軍南下的時候,大同鎮的兵馬雖然一直是防守著,並沒有反擊的實力,但也絕不會淪落至此啊?
按照劉君韜的估計,如果是眼前的這些兵馬抵禦當年也先率領的三十萬瓦剌大軍的話,那大同鎮早就陷落了!
此時,劉君韜看向了身旁的薛桐,只見薛桐的臉色也是很難看,滿是愧色。
“讓督憲見笑了!”
“薛總兵沒有什麼話要說嗎?”
薛桐嘆了一口氣,說道:“啟稟督憲,我大同鎮將士這幾年經過瓦剌大軍的幾次進攻,各部將士傷亡頗大,大軍一直都沒有恢復元氣。雖然這幾次都是打退了瓦剌大軍的進攻,但是朝廷調撥下來的錢糧根本就不足用,大同鎮到處都需要花銀子,可是末將卻沒有這麼多銀子……”
劉君韜聽到這裡便了然了:“所以你們就吃空餉,用截留下來的錢糧養軍?”
薛桐的臉色更加不堪,一言不發算是預設了。
劉君韜微微搖了搖頭,雖然薛桐的做法並不值得提倡,甚至是違反大明律的,但這也是被逼無奈的權宜之計。
“自你以下,所有將領罰俸半年!”
“得令!”
這時,教場中傳來了陣陣嗡嗡聲,大同鎮的各部將士此時也注意到了旁邊的三千天策軍將士,不由紛紛議論開了,這些將士都是從龍驤軍中抽調出來的。
這些天策軍將士才是好兵,他們個個年輕、身材粗壯,特別是紀律出眾,他們身披盔甲,在此時的天氣中只是持刃肅立,如同一棵棵挺拔的松柏一般,巍然不動。
這種軍紀軍容,讓旁邊的大同鎮軍士看了都是心中畏懼,特別是不少人之前都是和天策軍將士並肩作戰過,他們知道天策軍將士強悍的戰力,所以這些將士的神情更是敬畏。
而後,劉君韜也對此時的大同鎮兵馬狀況有了只管的瞭解,便讓那些大同鎮軍士再表演陣法與武藝,觀看的過程中,劉君韜的臉上依舊沒有表情,只是在結束的時候對薛桐說道:“薛總兵,你傳令下去,從明日起,本督便要巡視大同鎮治下各堡!”
自第二日起,劉君韜便讓遊擊將軍周全領著一千鐵騎隨行,大同鎮總兵官薛桐帶著一眾大同鎮的將領陪同,眾人接連巡視了大同鎮屬下各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