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二年三月,濟南府城。
劉君韜率軍返回山東之後沒多久,天順帝任命劉君韜為山西總督的聖旨就送了過來,隨後沒幾天的時間,天順帝封劉君韜為寧北伯的聖旨也送了過來。
這一下,整個山東都震動了,山東各方都是目瞪口呆,這倒不是因為天順帝封劉君韜為寧北伯,因為憑藉劉君韜的戰功,封伯並不讓人意外,而是山東各方都是萬萬沒想到,朝廷竟然此時將劉君韜調離山東。
山東布政使谷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三人聽到訊息之後,先是彈冠相慶,劉君韜這個壓在三人頭頂上的大山終於要動一動了,從此以後三人便是山東的最高層,就算是有別人繼任山東鎮總兵官一職,三人也絕不會再懼怕,畢竟像劉君韜這樣的強人,大明還不是很多的。
可是緊接著,三人心中便升起了一股惡寒,如今劉君韜已經將山東各地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不但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每月都是金山銀海的進賬,而且山東各地的百姓也對劉君韜感恩戴德,三人甚至認為,只要劉君韜在山東振臂一呼,便可以雲集而景從!
難道光憑天順帝的一道聖旨,就能讓劉君韜放棄這一切?
山東布政使谷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三人自然是不相信的,劉君韜絕不會如此荒謬!
所以,山東布政使谷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三人都是一直認為,劉君韜接到聖旨之後肯定會抗旨不遵,至少是會無限期的拖延、推脫,甚至情況最壞的話,劉君韜還有可能直接起兵作亂,畢竟劉君韜手中的天策軍可是大明第一強軍,作為擁兵十餘萬、錢糧富可敵國的地方實權總兵官,劉君韜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於是,山東布政使谷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三人全都是閉門謝客躲了起來,生怕哪天劉君韜真的起兵了,自己被劉君韜抓來祭旗。
與此同時,山東鎮上下,不論是幕府各部的官吏,還是天策軍各部的將領,全都對天順帝的這道聖旨感到無比的憤慨。
至於隨後便送來的,封劉君韜為寧北伯的聖旨,則是直接被眾人無視了!
郭永忠、張白圭、張驍軍、嚴虎等玉山鎮老人全都是圍在劉君韜身邊,叫嚷著絕不離開山東半步,甚至張驍軍和嚴虎還慫恿劉君韜直接兵諫,被劉君韜呵斥住了。
連帶著天策軍各部將領送來的要求抵制朝廷的書信,也被劉君韜下令一一駁斥了。
而唐宇和劉子安則是建議劉君韜暫時拖延一下,最好能夠靜觀朝廷之變,也許到時候天順帝能夠收回成命。
藍思齊、張玉清二人則是主張劉君韜遵旨而行,儘快率部前往山西赴任。
二人認為雖然現在劉君韜實力強大,但是遠沒有達到能夠以一隅敵全國的地步,拖延不決,或是直接抗旨,只會讓劉君韜的處境更為艱難!
至於軍部部長向群和稽查部部長黃武而是還沒有想好,二人只是表示自己絕對服從劉君韜的任何決定。
最後,劉君韜看向了副總兵胡德行,問道:“胡副總兵可有什麼建議?”
胡德行沉吟了一下,而後便大笑了起來,說道:“總鎮向來的橫行天下、無所畏懼,朝廷不過是讓總鎮換了一個地方而已,又沒有說要把山東這邊的實力全部剝奪了,大家有什麼好擔心的?”
話音一落,眾人都是微微一愣,劉君韜則是大笑著說道:“哈哈!胡副總兵說得在理!”
接著,劉君韜對眾人說道:“本鎮已經想明白了,任由狂風肆虐,我自巍然不動!既然陛下調本鎮前往山西赴任,那我便痛痛快快的赴任好了。”
“不過……”
劉君韜冷笑一聲,說道:“不過前提是,本鎮要將咱們山東這邊安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