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三年,九月初,京城。
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準備,新太子的冊封大典終於準備完畢,朱見齊也是興奮異常。
與此同時,兵部尚書于謙會同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一同上奏:此時十幾萬京畿駐軍的操練、整編事宜已經全部完成,二人將具體的情況寫成奏本上奏給了景泰帝。
經過此番對十幾萬京畿駐軍各部的裁撤、操練和整編,京畿駐軍各部共得精兵十萬,其中五萬兵馬駐紮京城,剩下的五萬兵馬分別駐守京畿各地,主力布放在密雲鎮、昌平鎮等要害軍鎮中。
景泰帝問詢大喜過望,自己最為關注的兩件大事終於的有了結果,於是景泰帝當即下旨重賞劉君韜,以及兵部尚書于謙。
同時,景泰帝還下旨:三天之後,在京郊豐臺大營舉行新太子的冊封大典,同時命令于謙、劉君韜從已經整編完畢的京畿駐軍中,抽調兩萬兵馬,在大典之時舉行閱兵儀式!
劉君韜接到訊息之後,自然是明白此舉是景泰帝給朝中眾臣的一個下馬威,心中更是堅定了大典結束後,即刻返回山東的想法,遲則生變啊!
三天之後,豐臺大營已經搭建起一座巨大的觀禮臺,全營數萬將士已經列陣完畢,在觀禮臺周圍分成了十幾個巨大的方陣。
此時,整個觀禮臺周邊都是旌旗招展、人聲鼎沸,讓人一見就感到熱血沸騰、不能自已。
與此同時,劉君韜也從昌平鎮、密雲鎮和豐臺大營抽調了兩萬名精兵,在觀禮臺的正前方三里處列陣待命。
屆時,昌平鎮總兵官呂昌邑、密雲鎮總兵官宋重歸會率軍從觀禮臺前經過,接受景泰帝的檢閱。
此時正值後世的十月左右,正是秋高氣爽、風輕雲淡的大好時節。
兩萬名接受檢閱的精兵,會同數萬名豐臺大營的將士,十餘萬兵馬列陣等候,軍威甚壯!
沒過多久,景泰帝的鑾駕便進入了豐臺大營,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登上了觀禮臺。
此時,兵部尚書于謙、右都督石亨,以及內閣首輔陳循都是站在景泰帝的身邊,眾人看著威武的大軍和一望無際的軍陣,心中都是豪情萬丈。
“開始吧!”
景泰帝沉聲說道,極力抑制著自己心中的激動之情,以免讓身邊的文武百官看出來。
“冊封大典,起!”
緊接著,肅穆的皇家樂曲響起,新太子朱見齊的冊封大典正式開始。
不過,劉君韜卻沒有興趣觀禮,而是和昌平鎮總兵官呂昌邑、密雲鎮總兵官宋重歸一起在觀禮臺下等候。
此時,劉君韜只希望典禮儘快結束,而且過程中最好不要發生什麼意外情況。
此番冊封大典過程繁冗,一直進行到臨近正午時分才算是結束。
但是眾人還沒鬆口氣,只聽太監高聲唱道:“閱兵開始!”
劉君韜聞言便對身邊的昌平鎮總兵官呂昌邑、密雲鎮總兵官宋重歸點了點頭,二人也是十分激動的下達命令,率領兩萬名精兵列陣前進,朝著觀禮臺開去。
這兩萬名精兵將從觀禮臺的前方經過,由東向西依次經過,接受景泰帝的檢閱。
隨著鐵甲鏗鏘,兩萬大軍列陣經過,景泰帝和觀禮臺上的眾多大臣看著威武的大軍,看著雄壯的軍陣,都是震撼無比。
之前京畿駐軍是什麼樣子,眾人都是心知肚明,雖然京畿駐軍也算得上是訓練有素的,至少要比內地各省的駐軍強上不少,但也稱不上是精銳、強悍。
可是此時,經過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的一番操練、整編,京畿駐軍各部就如同是浴火重生一般,變成了一支強悍的虎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