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都督石亨、司設監太監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商議已定,便由徐有貞出面,找機會和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接觸一下。
三人在商議完畢之後,也是定下了基本的底線,那就是石亨可以放棄安插人手進入京畿駐軍,但是劉君韜也不能執掌京畿駐軍。
當然,如果劉君韜想要在京城內蒐集人手更快、更多的話,石亨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但是相應的,劉君韜也要允許石亨安排一些人手進入京畿駐軍。
這些條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防止景泰帝全面掌控十幾萬京畿駐軍!
徐有貞帶著三人商議完畢的結果,便找了一個兵部侍郎,詢問了一下劉君韜的行蹤和情況。
沒過多久,徐有貞就得知,劉君韜基本上都是在豐臺大營中坐鎮,忙活著操練、重新整編京畿駐軍的逐項事宜。
眼見如此,徐有貞便犯了難,畢竟自己不可能大搖大擺的前往豐臺大營,這樣的話肯定會被朝中的御史言官抓住把柄,徐有貞也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徐有貞便按下心來等候時機,沒過多久便得到訊息,得知劉君韜離開了豐臺大營,準備在兩天之後前往京城內的兵部武庫,檢視京畿兵備的儲備情況。
聽到這個訊息,徐有貞也是做好了準備,提前到武庫周邊等候著。
次日,劉君韜帶著一百名重甲鐵騎進了京城,入城之後先是前往兵部報備,並且向兵部尚書于謙彙報近期的軍中事宜,之後便離開兵部衙門,直奔武庫而去。
此番,劉君韜不但要清查京城武庫的儲備情況,核驗兵備實物和兵部賬面上的資料是否對等,而且還要為自己辦一些事情。
雖然此時玉山鎮兵仗局等幾處兵仗局都是產量巨大,而且相較於其他明軍裝備的火器,山東鎮將士裝備的火器都是威力大、射速高,很是先進。
但是京城武庫作為大明最大、最全面的武庫,劉君韜一直認為這裡是一個“百寶箱”,不相信大明沒有什麼“神兵利器”,武庫內一定有大威力的火器存在!
所以劉君韜便想要藉著這次清查的機會,看一看京城武庫內的情況,如果真的有大威力的火器,劉君韜不介意花些功夫弄些“樣品”回去。
這天,劉君韜帶人在京城武庫內忙活了一整天的時間,但是讓劉君韜十分失望的是,武庫內的火器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碗口銃、劈山炮等火器。
就連直接裝備給神機營的火銃,也都是些火繩槍,遠不及山東鎮兵馬裝備的燧發槍犀利。
無奈之下,劉君韜也是微微嘆了一口氣,暗道;“看來我還是有些心急,太過高估此時明軍的火器裝備水平了。”
的確,此時明軍之中雖然也在全力研發火器,但是依舊處於技術積累的階段。
直到明末時期,在結合了西方火器技術的同時,明軍才井噴式的研製出了密魯銃、鳥銃、迅雷銃、佛郎機火炮、紅夷大炮等火器。
此時,京城武庫內唯一能讓劉君韜有些興趣的火器,便是一些火箭了。
這些火箭的威力也都值得商榷,並不是明末時期裝備的“萬虎齊奔”、“蛟龍出海”、“神火飛鴉”等大殺器。
但是本著聊勝於無的原則,劉君韜還是和一同跟來的兵部侍郎商議了一下,用一些精良鳥銃換了十捆火箭,準備回去讓軍部研究一下。
事畢之後,劉君韜一眾便出了京城武庫,和兵部侍郎等人分開之後,劉君韜便準備前往客棧休息,明天還要再去兵部一趟,準備查驗兵部下屬的匠戶情況,到時候看看能不能從中挑選出一些能工巧匠回去。
此時對於劉君韜來說,還是人才最為重要,甚至是自己發展的堅強後盾。
入夜時分,劉君韜一行策馬趕到了一處客棧,準備休息一夜,卻見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帶著兩個小廝已經等在了這裡。
劉君韜見狀微微皺起眉頭,翻身下馬走了過去。
而劉君韜身後的一百騎鐵騎將士也是翻身下馬,所有人的動作都是整齊劃一,鐵甲鏗鏘之下,眾將士全都站在戰馬的左側,一手扶刀、一手牽馬,威武不凡!
見此情形,徐有貞心中可謂是驚駭不已,看向劉君韜的眼神也是充滿了敬畏。
原先徐有貞就知道劉君韜帶兵有方,而且麾下將士也是精悍非常,但是卻沒有想到,劉君韜竟然如此強悍,麾下的兵馬如同天兵天將一般,讓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