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三年,二月,濟南府城。
新年的喜慶才剛剛散去,劉君韜便開始料理積壓的軍務了。
此時,山東鎮的新軍制已經全面鋪開,各地的衛所兵馬已經開始了整編事宜,大部分兵丁都已經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只有極少數兵馬還在訓練營中操練,不過再有個把月便可以結束。
同時,軍部部長向群和山東鎮副總兵胡德興也紛紛上任,二人都是幹勁十足,開始按照中樞部發展司制定的五年計劃進行部署,這也讓劉君韜騰出手來,可以將精力放在朝廷之中。
此時的朝廷,可以說是暗流湧動,雖然文武之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朝中大臣,包括景泰帝,依舊是劍拔弩張,眾人都是憋著一股氣,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爆發出來。
沒過幾天,情報部部長劉子安和贊畫部部長張玉清一同趕到總兵府書房,將朝中的情況向劉君韜做了稟報。
朝中,以右都督石亨為首的武將勢力開始抬頭,監察御史徐有貞等少數文官也與石亨等人來往甚密,隱隱有與文官勢力分庭抗禮的勢頭。
而司設監太監曹吉祥等內官都是隔岸觀火,不過明裡暗裡都是偏向石亨等人!
最為要命的是,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都是在不同的場合關注著太上皇正統帝,這讓景泰帝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不由自主的開始和朝中的文官勢力靠攏。
看到這些資料,聽著劉子安、張玉清的回報,劉君韜也是對眼下的時局有了極其深刻的認識。
劉君韜明白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想法,此時朝中文官勢力大漲,極大的壓制了朝中武人、甚至是內官的權勢,這讓石亨等人極度不滿。
“看來朝中文武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了,甚至極有可能會和陛下、太上皇之間的暗鬥交織在一起!”
聽了劉君韜的話,劉子安和張玉清都是驚駭不已。
此時的大明朝局,雖然在劉君韜的反抗之下,文官勢力有所收斂,但是景泰帝還是有意無意的打壓著武官勢力,讓文官勢力持續的走高。
再加上文官勢力的首腦人物,此時的內閣首輔陳循也是積極的擴張權柄,雖然此舉有利於恢復土木堡之戰後,大明衰退的國力,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侵害了朝中武官勢力的利益,加劇了文武之間的矛盾,讓石亨等人很是不滿!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石亨為首的武官勢力幾乎全部被排斥在大明全力核心之外,就連北京保衛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的一些武將也是如此。
京畿駐軍在於謙進行整編之後,全部改為團營建制,並且不設立武將統領,而是直接由兵部尚書于謙自己直接統領。
這就相當於文官勢力奪取了北京城的軍權!
即便是于謙在心中還是偏向武官勢力多一些,也依舊讓朝中的武官勢力心懷不滿。
面對如此形勢,石亨便有心以退為進,想著謀求外放邊鎮,等到朝中局勢穩定下來,再重新進入朝堂。
於是,石亨便給景泰帝上了摺子:
“近者宣府等處屢報聲息,蒙遣楊洪往宣府備之,而大同、懷來、居庸等關亦俱是要害,乞令臣亨往大同、懷來、居庸一帶調遣兵馬,以剿殘胡。在京各營兵馬,乞別委將官統理,防護京城。如此,藩籬有備,京師無虞。”
石亨的這份奏摺遞上去之後,景泰帝便當即予以回絕:
“以宣府地方密報京師,類報聲息,用是暫命楊洪往備之。秋後事寧,即令回京。卿等統領京畿兵馬,操守京師,如何俱欲分守邊鎮?不允!”
景泰帝此舉也是對石亨等武將的防範,同時也對石亨等武將的權力進行限制。
也正是因為如此,石亨等武將勢力對正統帝在位時期越發的懷念,繼而眾人開始暗中串聯,就連徐有貞、曹吉祥等人也是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