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真正能傷害你的人,往往都是你最親近的人,從刑偵機率學上來說,謀殺案中,熟人作案的機率高達70%。”
“啊?熟人這麼危險?那豈不是我們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危險?不是說朋友越多越好嗎?”唐小舞嘴裡發出一連串的問號。
“你說的都沒錯,從機率學上來說,你認識的人越多,其中的好人和壞人也會越多,壞人可能會將你引向歧路,好人可能會給你錦上添花,而壞人造成的破壞性往往很致命。所以如果你能甄別出朋友的好壞,你的朋友就越多越好,如果不能,你認識的人就越少越好。”
這是吳峰的人生經驗,當刑警的那十年,他接觸過許多罪犯,少數是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不是什麼好鳥,養出的孩子也有樣學樣。
但大多數罪犯卻出生於樸實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分人,之所以走上歧路,多是因為年輕時結識了一些品行不良的朋友,而走錯了道路。
孟母擇鄰而居其實是有大智慧的。
唐小舞聽的似懂非懂,吳峰的話聽著很新奇,但又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她同樣想不明白,為什麼吳峰看起來和她年紀差不多,卻似乎什麼都懂,彷彿有很多經歷和感悟的樣子。
唐小舞沒再多問,拿起吳峰給的空白偵探委託書,出門騎上一輛粉紅色的小電摩,就出發了。
吳峰隨後也出了門,拿出手機本想叫個計程車,但是想了想手機裡的餘額,搖了搖頭,最後掃碼坐上了一輛公交車。
他的目的地是陽明湖畔,李芳的拋屍現場。
陽明湖佔地寬廣,煙波浩渺,它本來是陽明市郊區的一個水庫,後來城市擴張運動興起,全國開始了圈地蓋樓的熱潮。
陽明水庫的位置距離陽明市中心較遠,大多數開發商都不看好這塊地皮。
但有一個開發商卻獨具慧眼,他買下了陽明水庫周圍的大片地皮,但他卻不急於興建住宅樓盤,卻在陽明水庫旁邊興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辦公大樓。
後來,那座辦公大樓成了陽明市政府的新辦公樓,陽明水庫則成了現在的陽明湖。
相應的,陽明湖周圍陸續興建了一大批豪華住宅樓和別墅區,陽明大學,陽明市第一醫院後來也搬遷了過來。
這就是陽明市首富李來福的發家史。
吳峰坐了七八站公交,大概半個小時之後,到達了陽明湖邊。
拋屍現場很好找,屍體雖然已經拉走了,但是警方圈起來的隔離帶還沒有撤去,現場圍觀的群眾已經散了,只剩下零星的幾個人在遠處指指點點。
吳峰不動聲色的繞著隔離帶轉了一圈,現場沒發現什麼有用的線索,畢竟這是拋屍現場,不是殺人現場,基本上不會留下什麼有用的線索,而且陽明湖是陽明市有名的景點,附近人來人往,想找兇手腳印什麼的基本上屬於痴心妄想。
但這一趟也並沒有白來,吳峰發現距離拋屍現場十多米遠的地方竟然有一個攝像頭。
攝像頭的監控一般會被儲存兩三個月,而李芳失蹤到現在才一個月,這說明監控攝像頭肯定拍到了兇手拋屍的畫面,警方就算再笨,應該也不會放過這麼有用的線索。
吳峰臉上泛起笑容,看來這一塊錢的委託費並不會浪費他太多時間,但他同時也有些失望,真是一個笨賊,讓這起案件變得一點難度也沒有。
吳峰又以拋屍現場為起點,向湖邊公路上走去。
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最短。
這條路線,應該是兇手拋屍時所走的路線,公路邊,有一排路邊停車位,停車位附近有電子計費攝像頭。
笨賊一點反偵察的意識都沒有,多半是第一次殺人拋屍,但這肯定是最後一次了。
吳峰腦海裡自然而然的浮現出兇手拋屍的畫面:深夜,一輛汽車疾馳而來,停在路邊,車中慌慌張張的跑下來一個人,也許是幾個人,他(們)開啟後備箱,抬出來裝著屍體的行李箱,拿起漁網,筆直的走到陽明湖邊,在湖邊找了幾個大石頭,和行李箱一起塞進漁網,拋入湖中。
如果兇手再笨一點,沒有遮擋汽車號牌,拋屍時也沒有戴頭套,估計這一兩天警方就會破案。
吳峰再次嘆息了一下,這次破案的難度比一加一等於二還要簡單,似乎完全沒有自己出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