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及剛開啟飯盒,那香味就飄到隔壁去了。 好在隔壁是管尚軒和劉安雲,不會有不好的反應。
但是管尚軒和劉安雲的旁邊是別人,所以註定還是有人遭殃。畢竟黎清一視同仁,給幾個孩子都準備了同樣的飯菜,並且放了小火爐在旁邊保熱。
“嚓,是哪個瓜在吃東西,老子好不容易才有了計算思路,又給打回原形了。”劉安雲隔壁的人小聲吐槽道。
因為在考場,所以他不敢大聲喧譁,只好拿出自家孃親做的秘製醬菜配上饅頭吃了起來。尼瑪,再不吃隔壁的香味都讓自己的讓口水都滴道考卷上了。
其實最痛苦的莫過於茅坑旁的考生,他們正塞著鼻孔,嘴巴出氣。這個位置真的十分考驗人的毅力,還能讓人餓著肚子寫完考卷兒。
呵!在茅廁旁邊吃東西,除非是餓死鬼,一般的書生還是很注重顏面的。通常這個位置的考生都會很難忍受,然後一急之下,腦袋發懵,考試失敗。
為了不在茅廁旁邊考試,雲及通常都會起很早,然後在前十幾個入場,所以他一直佔領了很好的地勢,一般是天時地利人和。
飯後,雲及坐在位置上歇了會兒,開始寫下面的題。接下來的題就是寫詩和詞。
好在沒有賦,賦太講究格律了,依照他現在的水平,需要一天的時間,詩詞就不一樣了,有時候興致爆發,他一會兒就寫出來了。
詞興起於唐末,發展到了天齊的時候,已經歷經了幾百年,早在天齊建國五十年時,就被文人化了,所以朝廷將詞的考查也列進了科考之中。
雲及先看了詩的題目,這題是從名家經典中選出來的句子。一般的題目都是這樣的。出題人很精明,他可能將一個句子拆分,提取其中的字組成題目句子,來考察學生的辨別能力,這是最難的。
有懶一點出題人,會直接從經典裡選句子。得到這樣題目的學子就偷著樂吧。雲及就拿到了偷著樂的題目。
“有歸歟之嘆音。”
這句話選自王粲的《登樓賦》,不用多想,這次主旨為鄉思。此句前後都在講如何思鄉,這裡用了典故。
雲及定下了主旨,開始構思詩句了。他從沒有鄉思之情,遇到這樣主旨的題目對他來說是有難度的,一切只能依靠想象。
想了大約半刻鐘,雲及終於寫下了一首中規中矩的七律:“寒天尚可一陽生,數九風煙入古城。萬戶節來思水餃,孤心別後憶羊羹。親人何必長思我,此夜偏逢夢不成。遊子登高身在北,浮雲望斷第三層。”最後一句正好化題目為典故,怎麼感覺越看越完美呢?
雲及再仔細檢查了一遍剛剛寫在草稿紙上的詩,覺得應當沒有問題了,便慢慢謄抄在考卷兒上。
接著便是詞題,題詞元宵。
雲及的詞是黎清手把手教的,不過他現在只會十幾個詞牌,考試應該沒問題。
雲及打算用簡單的詞牌,他先學的詩,後才會寫詞,詞對他來說確實沒有詩那般熟練。
至於元宵,他的元宵可是孃親陪著過得,孃親親自做的元宵湯圓,他吃了不少呢。
於是雲及提筆在草稿紙上寫下:
“臨江仙——賀年羹
地梨圓團兼菱角,晚松一碗清亨。鮮香別是一時驚。問君何物,此係賀年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