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張獻忠結果 送別闖王
張知木知道李自成問的是八大王張獻忠的事兒,“唉!八大王和我們的關係一直不錯。現在又把湘江、洞庭湖周圍的地方都完完整的交給我們了。”
“老狐狸!”李自成一笑說:“他這樣就是想讓你把四川留給他,讓你不好意思動他們。”
“天下必須統一。”張知木這句話算是給李自成的回答,也是告訴李自成,張獻忠的結果,不來降,就要被消滅。
李自成點頭說:“天下統一在你的手裡,是天下人之幸!”
“李大哥你知道蒙元退回北方草原的原因是啥嗎?”張知木問。
“他們太殘暴,不得人心,我們漢人那些有文化的,差不多的都被他們以各種理由殺了。”李自成說。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張知木說,“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當時沒有技術手段管理幅員如此廣闊的帝國。邊疆出了一件事兒,幾個月中央王朝才能知道,他們怎麼進行管理。就象身上長了一個癤子,等他們知道了,已經開始化膿。沒來及治療,就已經大發了。所以,你看我們所到之處,首先架電報電話線,保持資訊暢通,再就是修路。這樣我們管理的地方就隨時能瞭解情況怎麼樣了。有了事情也可以快速反應。”
“這些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李自成說,“那些電話電報,你們也要給我們多備上一些。”
“我說這些,就是要你們派一些有文化的人來學習使用這些東西的技術。”張知木說,“有了這些手段,你們治理地方,就方便的多了。”
“看來,你留給我們的一年時間還不算長啊。”李自成說,“一開始我們還不明白,你為啥做事不爽快些,還要把事情拖到一年後。看來我需要學的東西還太多了。以前打仗,是打到哪吃到哪。經常是到了地方再說。現在真的就像兵書上說的,要謀定而後動。我越來越明白,我們以往打不過你們的原因不僅僅是武器不行,我們人也不行。”
“其實我們是各有所長。就憑几十萬、上百萬的民眾能追隨你,就已讓我十分的羨慕了。”張知木話是有些客氣,但是也是由衷的。
李自成指著黃河裡面正在建橋墩的浮箱說:“這裡要是建成大橋,是不是火車、汽車就可以直接開過黃河?”
“當然,這是黃河上第一座鐵路和公路兩用大橋。”張知木說到這是滿臉喜悅,“以後再到窯崗,我們就可以坐著火車,睡上一覺就到西安!那樣可比坐船快多了。”
“我坐火車去了一趟大同,真的實在是太快了。”李自成談到這眼睛也有些發亮,“以後是不是長江也可以建設大橋啊?”
“當然!必須建。”張知木肯定地說,“雖然現在還沒有具體安排。不過我想,最少要在漢口和武昌、漢陽之間建成大橋。應天府那裡也應該建成大橋。”
“那樣的話,以後也把鐵路修到安南去吧!”李自成說,“安南平定後,我就回來幫著你忙活這些事兒。別的不行,你哥哥我吃點苦受點累還是不怕的。”
李自成的話,讓張知木也有些激動,張知木說:“李大哥!我們要做的事兒太多了,也太需要像你這樣的人和我們一起做這些事兒。”此時,張知木眼裡的李自成很矛盾。這人也是窮苦人出身,可是又做出來不少很難原諒的事兒。不過張知木心裡嘆息了一下,不能按照前世時的道德標準要求現在的李自成。他所做的都是在現在人們的道德標準範圍內。打仗屠城,百姓雖然痛恨,可是也沒覺得特別的不應該。好像打敗了,理所當然就該任由戰勝者處置。
張知木和李自成起身來到甲板邊上,手扶著欄杆,張知木說:“李大哥你看眼前的浮箱,那裡使用的是我們最新式的建設橋墩的辦法。如果這個橋墩建設成功了,再建其它橋墩就很容易了。”
張知木又比劃著給李自成講了這種沉箱建橋墩的辦法。李自成聽了直點頭稱讚“太妙了”。
張知木他們的船,過了開元新河之後,又在開封停了一站。
到了開封之後,張知木和李自成等人乘坐小艇過了黃河,來到黃河新河道的工地。
段精忠和石秀聽到訊息,都在河邊迎接張知木他們一行。此時,張知木也不用過分保密了,給段精忠和石秀介紹了李自成和宋獻策。雖然李自成的到來讓他們二人也很震驚,但是他們很快的明白了張知木陪著李自成過來,說明兩家一定是談好了,兩人也很平靜的請張知木和李自成他們一行來到新建的大壩上看了看,又來到黃河拐彎處的舊河堤上。因為這裡是黃河新舊河道相連來的地方,是最先測量好的,開工最早。為了保證新河道建好,這裡炸開的之後,很容易將黃河水引向新河道,這裡的施工質量很重要,完全是由窯崗人親自主持施工的。這裡已經建設的有些眉目了。
段精忠介紹說:“我們準備在這段舊河堤上,鑽出來一些深孔,需要的時候,一下子就可以炸開,讓黃河改道到新河道。”
李自成看來興趣不小,問道:“新河道全部建好要啥時候?”
“明年汛期前必須建完。我們要等要在汛期的時候炸開這裡的大堤,讓高水位將老河堤衝開,使黃河徹底改道。”段精忠說。
“我聽說,新河道由朝廷的官員分段負責建壩。他們偷工減料是避免不了的,你們怎麼能保證新建大壩的安全?”李自成還很懂行。
“哎呀!說來話長了。”段精忠嘆了一聲,說,“這幾個月,淨跟這些官員們扯皮了。沒有辦法,我們也給了他們不少好處,可是越給他們,他們越是貪得無厭。不過石秀將軍的人全部到位之後,我們改變了對策。我們把軍隊沿著河堤展開,負責監督大堤工程質量,跟朝廷派來的負責官員建議,必須有分段負責的官員和我們的監督人員共同簽字才算質量合格。而且分段負責官員要對大壩質量負責,一旦因為質量問題潰堤,不管何時,負責人在啥地方都要追究他的責任,堅決處斬!如果因為哪個官員的原因耽誤了工期也要重責。這些事兒上報了朝廷,朝廷批覆之後,工程進展就順利些了。”
“哈哈!看來,對付朝廷的官員你們還是有辦法。”李自成哈哈大笑。
“全靠這些也不行,那些官員都是費了很大勁兒才撈到修河道的差事兒。他們不弄些好處是不甘心的。後來他們在工地勞工伙食上做手腳,有些地方,連稀的都是勉強吃上。工地上都是重活,勞工們那裡受得了。我們只好把伙食的活不交給他們,我們自己組織人給勞工開火。結果那些官員們組織人,攔截勞工不讓他們到我們自己管伙食的工地。石秀將軍帶著人殺了一些搗亂的,查到是有官員在後面搗鬼。石秀將軍就把他們拖到大堤上公開槍斃了。有些河段上的惡霸也殺了不少,這才震住這些人。”段精忠說著也有些激動。
“就這樣殺了那些官員,朝廷那些官員能幹嗎?”宋獻策問。
“嗨!他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也都覺得得罪不起我們,他們還得跟著說殺得好!”段精忠說,“朝廷派來的官員,我們也適當的給點好處。有些事情由他們出面比我們去做要好得多。我們只要工程明年按時能完,比啥都強。”
“簡直不敢相信,你們竟然敢對朝廷官員大開殺戒。”李自成說。
“那些橋墩開始建設了嗎?”張知木關心準備預先建設的橋墩,能不能在明年來水之前完工。
“有兩個工地已經開建了。”段精忠說,“我們最後和盧炳義先生一起商定,從開封到入海口,一共預先建設三座大橋的橋墩。分別在範縣、濟南府、濱州。”
“你們沒有河卻要先建大橋?”宋獻策有些奇怪。
“大橋暫時還不能建。但是我們想在沒有水的時候,在旱地上先建一些橋墩。旱地上土方開挖要容易的多。我們先把橋墩建好,以後有條件再建大橋。不然等通水了再建橋墩就困難了。”張知木解釋說。
“真的是改天換地啊!”李自成感慨道,“我的家鄉延安府那一帶就是缺水,十年九旱。能不能想啥辦法,那裡的不少山坡地一年下來產的糧食也就比種子多不多少。”
“李大哥不忘故土啊!”張知木說,“那一帶,靠近河邊的地我們一律退耕還林。山坡地儘量改梯田。不過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想在壺口瀑布那裡建一個攔河大壩,抬高那裡上游的水位,延河的水位也可以抬高。這樣延河的河道就會延長了很多,也可以提高那裡的水運能力,從延河引水澆地也方便了。建成大壩還可以透過船閘,將壺口瀑布兩邊的航運溝通。這樣是不是能改善那裡的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