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說:“是這樣的……”
隨著馬克的解釋,霍耀文瞬間領悟過來,原來這都是這些科技公司為了拉昇公司股價而作出的噱頭行為,此時《虛擬第二世界》在美國正火,許多報紙都在報道虛擬現實技術的可行性。這些高科技公司為了吸納更多的資金和拉高股價,也是不惜餘力的在這方面下了一番狠功夫,連邀請霍耀文這個沒一點技術的人擔任顧問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霍耀文聳聳肩:“馬克你幫我都推了這些邀請,我不想參與到這些事情當中,我只是個作家,科幻作家,我不懂任何的技術。”
馬克點點頭:“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的,等回去後我就推了這些邀請。”
艾薩克·阿西莫夫說:“埃文先生,我特別好奇你所提到的虛擬世界到底是否有可能實現?”
霍耀文搖搖頭:“理論上來說,我認為是有可能的,但這需要漫長的研究,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實現的。”
“是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艾薩克·阿西莫夫倒是對美國的科技公司信心十足,他道:“三十年前的世界大戰,我想大部分人連衛星是什麼都不知道,可誰能想到就在去年,美國順利的發射了阿波羅載人飛船,讓我們人類第一次進入外太空,踏入那自古以來人們最愛的月亮呢?”
聞言,霍耀文笑笑不語,去年阿波羅號成功登月,美國人的內心有多自信,他還是能懂的。
虛擬現實技術短期內必然可以實現,這不止是艾薩克·阿西莫夫一人有如此想法,這是此時全美人民發自內心的想法。
20年代到70年代,不光是xx有個大yue進,全世界都有很多類似的瘋狂行為。二戰前夕,蘇聯提出在五年發展重工專案,實行計劃經濟,集中全國之力發展重工業,他們做到了。
這也導致後來在蘇美爭霸的冷戰時候,蘇聯提出了更多瘋狂和荒唐的計劃,比如說在十年內登月,二十年內製造太空武器,三十年內殖民外太空。
可誰能想到二戰結束二十年了,登月計劃被美國人率先完成,製造太空武器的計劃遙遙無期,殖民外太空的想法更是鏡中月、水中花。
儘管蘇聯沒有在登月專案上成為第一人,但他們在航空上的成就已經領先世界大多數國家。但蘇聯不甘於此,於是就想,既然你們美國人能夠上天,那我們為何不再繼續研究一下地下呢?
於是又有了一個更加瘋狂的計劃。
從1969年美國順利阿波羅號登月後,蘇聯對外公佈了一個新的專案,一個新的計劃,那就把地球挖穿!
他們認為在地表以下還有另一個世界,這個計劃叫做“科拉超深鑽孔”,從1970年,也就是今年初,他們開始在科拉半島臨近挪威國界的地區進行鑽探。
這個“挖穿地球”計劃,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本來已經因阿波羅號順利登月,導致美國人自信心爆棚的時候,突然聽到這個訊息,都是破口大罵,他們並不認為地下擁有一個世界。
可是在這個較為瘋狂的蘇美爭霸時代,美國人儘管嘴上說不相信不看好,但骨子裡還是有點擔心的,生怕蘇聯真的挖出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畢竟此時現代科學還沒有發展的那麼通透,不少人還是比較相信神秘學的。
地下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哪怕是幾十年後的網際網路時代,不少人都堅信地下擁有一個人類無法想象的世界,所以更別說這個瘋狂的時代了。
所以種種原因,這也就導致了霍耀文《虛擬第二世界》一經出版發行,除了科幻迷外,很多美國人民對虛擬世界其極為熱衷的緣故之一!
美國人心想你們搞個“挖穿地球”尋找地下世界的計劃,那我們就搞個“虛擬世界”計劃。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科技公司放著好好的電腦技術不去研究,反而來研究霍耀文這本中提到的“虛擬世界”了。
沒辦法,股民喜歡,報紙喜歡,大眾同樣喜歡!
霍耀文才來美國三天時間,不清楚這些自然不稀奇,而接觸最多的李小龍,他本人對科技報道不怎麼感興趣,再加上又忙著“綜合格鬥”大賽的事情,自然不清楚此時美國對“虛擬世界”又多麼多麼地期待了。
而正因為在蘇美爭霸的這個階段,全美人民才會如此熱衷所謂的“虛擬世界”,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也導致這位科幻界三巨頭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特意”前來拜訪霍耀文,想要聽聽他這位創作者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