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後,周大勇帶著大家,順利從王春花家裡走了出來。
只不過,大家背上那個裝紅蛋和零食的包袱,都由原來鼓鼓囊囊的樣子,變成了空癟的樣子。
蕭瓊枝很納悶,迎上前問他:“二叔,大家包袱裡的東西怎麼都沒有了呢?”
“送給大丫了。”周大勇答。
“為什麼?”蕭瓊枝有些不解。
雖然王春花有糾纏神功,問人要東西時,完全不要臉,可這次給她拜年的,都是孩子,像周大勇這樣半大的孩子,都是佔極少數,絕大多數,都在十歲以下。
而十歲以下的孩子,正是喜歡吃零食的年紀,平時家裡窮,往往吃不上什麼。
好不容易等到過年了,可以敞開胃口吃了,他們恨不得趁拜年的機會,多得一些零食,留著慢慢吃。
這一路拜年過來時,絕大多數孩子,在到了他們自己家裡時,都捨不得把背上包袱裡的零食,像她一樣,給倒出來,放進自己家的石灰罈子裡去。
她最初不瞭解,曾經提醒他們,從村頭到村尾,有近三百戶人家,要是一直揹著包袱拜年,到時,紅蛋和零食越來越多,會很累。
如果經過家門,提前把現有的倒出來,到時,就會輕鬆一些。
可他們卻說,這樣不合算。
因為,他們以前也這麼做過。
每回他們的父母,都會在他們拜完年、回家之前,把他們得到的紅蛋和零食,悄悄拿走一些,太不合算了。
由此可見,這樣的他們,根本是不可能、捨得把他們包袱裡的紅蛋和零食,全部送給王春花和大丫的。
周大勇很是鬱悶地說:“我們進屋後,王春花就把我們堵在屋裡,讓我們喝糖水。”
“大丫則跪在門口,給我們磕頭,說她沒爹了,家裡也沒多少吃的了,活不下去,求我們可憐可憐她,把自己包袱裡的東西,都送給她。”
“一開始,沒人願意送,後來大丫不停地磕頭,磕得滿頭都是血,還說大家不把自己包袱裡的東西,都送給她,她就磕死算了。”
“大家都於心不忍,只好把自己包袱裡的東西,都送給了她。”
原來是這樣!
蕭瓊枝很意外。
大丫沒什麼腦子,她會這麼做,一定是王春花教的。
難怪最近一段時間,她們會變老實了,原來是等著逮住今天這種機會,利用孩子們的同情心,要東西。
從村頭到王春花家,要經過一百六十多戶人家,每家人都準備了兩個紅蛋和一大把的瓜子、花生、麻仁等零食,給每個拜年的孩子。
等於說,除了之前跟蕭瓊枝一樣,把包袱裡的零食都留在家裡的周大智,其他孩子,每人包袱裡,都有三百多個紅蛋、和四、五斤零食。
雞蛋,上回蕭瓊枝去鄉里買,是一錢銀子三個,三百多個,能值十多兩銀子。
瓜子、花生、麻仁等零食,用來做雜糧,挺合適的,百餘孩子,每人四、五斤,統計起來,也就有四、五百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