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金盆洗手的儀式正式開始。
儀式其實也不復雜。
原本就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熱鬧熱鬧而已。
大家先是一塊兒拜了廚神像,然後由幾個老友介紹鄭光耀這一生的閃光點。
這個素材倒是好找,幾年前,名人出書熱的的時候,鄭光耀也跟風找人給自己寫了本自傳。
現在直接從上面摘錄一些經典事蹟說給大家就行了。
臺上幾個老頭在對鄭光耀商業吹捧的時候,小丫頭正盯著前面擺著的廚神像發呆。
“木匠拜魯班,商人拜財神,廚師拜的這位是誰啊?”
徐拙端詳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廚師有三個祖師爺,一個是彭祖,一個是伊尹,一個是易牙。
但是究竟拜誰,到現在也沒個具體論述。
以前的廚師比較功利,當官兒的心思比較重,所以喜歡拜易牙。
畢竟人家易牙靠做飯的手藝成了齊桓公身邊的寵臣。
這位譭譽參半的廚神,為了討好齊桓公,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孩子做成菜貢獻出來,讓齊桓公感動不已。
不過現在,易牙把兒子做成菜成了他洗不掉的汙點,廚師們更喜歡拜伊尹或者彭祖。
特別是喜歡做湯追求長壽的南方人,更是對彭祖文化推崇不已。
而伊尹雖然更牛逼,但是人家身份也多啊。
不僅是廚師,更是夏末商初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商朝開國元勳、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
這些頭銜放在一起,讓廚師這個身份就顯得暗淡了不少。
而且伊尹最著名的就是那句治大國若烹小鮮,但是人家只是個比喻而已,並不能證明他會做菜。
所以在三個廚神中,伊尹的存在感很低。
拜這位跟蹭熱度一樣,說不定會招來伊尹的反感,還不如拜彭祖來得實惠。
雖然彭祖的僅在於傳說中,但是人家能活八百多歲,這就表明做菜比較養生,是廚師們的追求。
商業互吹結束後,金盆端了出來。
說是金盆,其實就是一個黃色的銅盆。
小丫頭舉著DV好奇的問道:“開始了麼?”
徐拙搖搖頭:“應該沒有。”
自己還沒上臺表演呢,怎麼能洗手這麼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