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飄零天地間,不知世外有神仙。
袁天罡屹立市中,世界喧鬧與自己無關,體會著意識中的一絲玄妙。
他修煉意念類神功,意志感應天地冥冥中的玄妙。
意念感應天象,欽天監預測風雨地動之事,皆由自己主導。
意念更是可以預測敵人。
袁天罡之所以行走街頭,乃是打算憑藉冥冥中的大道感應,察覺出魔教教眾。
感應中的普通人如塵沙,四處皆是,沒有威脅;武林高手似火,有的細小如火苗,有的爆裂如火山。
魔教之人行蹤隱蔽,有特殊龜息之法,但還是瞞不過自己的感應。
只要湊近一點,便可感應到其如芒在背的感應。
但剛才的感應不同。
此感應不屬於任何一類人,好似天上白雲,人間清風,正午陽光。
無處不在,又融入天地。
“或許是錯覺。”
袁天罡在人群中觀察片刻,還是無奈搖頭,轉身離開。
世上無仙,末法絕世。
對於有天賦以及清醒的人而言,乃是一種折磨。
他早已喪失心氣,背棄逍遙派的傳統。
對袁天罡而言,古人可敬,但不可法。
今人才是道統傳承者,應當拋開祖訓,得到古人異寶,將武道推陳出新才是正事。
袁天罡融入人群,繼續尋仙之旅。
梁嶽不急不慢,遊歷各地。
會稽、錢塘、上虞、乃至建康。
江左風流,南朝風貌。
“江南文華,北國武功,盛唐合二為一也。”
梁嶽心想。
唐朝繼承了北國制度骨架,以漢人衣冠填充其血肉。
此時,國朝初定,百廢待興。
以後將湧現出更多詩人、畫家、散文家,這也是梁嶽為何對盛唐充滿期待。
長生者超脫塵世,體驗歷史,豈不快哉。
錢塘江邊。
當年宮觀成群的孫家,如今也落寞了下來。
此處唯有一間宮觀。
香火鼎盛,信徒眾多。
門樓巍峨,名家提字,上書:五仙觀。分別供奉孫嵩,孫恩、孫泰、孫嶽、孫衡。
不遠處的碑林有歷代文人題字。
還有三三兩兩的文人聚在一起,宮觀的廟祝趕忙送來墨寶。
三三兩兩的人湊前圍觀,梁嶽興致一起,也上前湊湊熱鬧。
“真人歸仙鄉,莽莽江邊花,不知何處客,送我歸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