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破曉,中京城皇城寧玄宮,勤勉近賢的永豐大帝收到自家妹子羅星雪的飛書,拆開看了幾眼,原本和顏悅色的永豐大帝突然間臉色突變,滿面怒容地猛地站起身,手臂揚起狠狠的把飛書扔在了書案上。
見狀在一旁伺候的老太監急忙出言規勸。“請陛下息怒。”
永豐大帝指著書案上的飛書,道。“你看看,這是怎麼一件混賬事。”
老太監急忙道。“奴婢不敢。”
“讓你看,你就看。”
老太監只好拿起羅星雪發來的飛書,詳細的看了一遍,然後把飛書小心翼翼的放回到書案上。
“你怎麼看?”
老太監忙不迭的跪倒。“陛下,折煞奴婢,奴婢不知。”
“是不知還是不敢?”
“奴婢不知也不敢,奴婢只知道好好伺候陛下。”
虞國羅氏自太祖建國之初就留下祖訓,外戚與太監不能參政。羅氏太祖推翻的前朝就是因為外戚與太監把持朝堂,導致朝堂眾臣黨爭凌亂,於是政令不一致使民不聊生。
自己身邊的老太監知進退,讓永豐大帝的心情好了許多,大帝笑呵呵的指著老太監。“你這個老滑頭,起來吧!去把劉總管請來。”
“謝陛下。”老太監謝恩後,立刻麻利的起身去大殿外,喊過門外伺候的小太監,低聲叮囑了幾聲,讓小太監去請劉總管。
等老太監回到大殿內時,永豐大帝已然平復了剛剛的忿怒,面無表情的又坐會到了書案前,把飛書暫時擱置在一邊,處理起其它的奏摺。
老太監輕手輕腳的走回到書案前,屏聲斂氣的垂手站立。
中京皇城天勝城還是蠻大的,小太監帶領劉總管回到大殿,已經過去了大約兩刻鐘的時間。
劉總管看面容只是一個四十來歲面白無鬚很是普通的中年人,但是在天勝城中,他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他的存在已經相當的久。久到他通報進了寧玄宮後,永豐大帝都要站起身迎接他,服侍在永豐大帝身邊的老太監都的喊他為老祖宗。
在永豐大帝的示意下,老太監為劉總管搬來一個凳子,劉總管謝主隆恩後,坐在了凳子上。
永豐大帝又讓老太監把羅星雪發來的飛書遞給了劉總管,劉總管認真的看了一遍,然後就把飛書送回給了老太監。
寧玄宮內一時又恢復了往日的寂靜,永豐大帝又翻閱了幾本奏摺後,抬起頭注視著劉總管。“老劉,您怎麼看?”
劉總管對著永豐大帝欠了欠身。“不知陛下是怎麼想的?”
劉總管是虞國上代皇帝的貼身服侍大太監,永豐大帝其實就是他看著長大地,他已經過了去猜測永豐大帝心意的年紀,任他再怎樣直言不諱,永豐大帝都不可能去怪罪他。
虞國有太監不能參政的祖訓,雖說劉總管已經超脫於太監的身份之上,但他仍不忘初心。只有永豐大帝把事情定下基調,劉總管才能倚老賣老提一些無足輕重的建議。
“華山劍宗這樣龐大的勢力騎在我們的頭上也就罷了,畢竟我們虞國還需要它相互守望。現在一個小小的散修都想要凌駕於國法規則之上,難道一個人只要修行上幾天,真的就認為自己是神仙了,就可以無視國法嗎?”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微臣竊認為,在我們虞國的土地上,有年輕俊傑倔起於微末,實乃我虞國之福,是陛下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