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縣。
朱標想起李進之前所說的話,到現在仍舊覺得有些震撼。
李進提出來改土歸流之後,朱標十分重視,他認為這個政策,完全可以平定西南地區的土司之患。
為此,朱標甚至還向朱元璋寫了奏疏,上報了此事。
只是朱標認為西南土司盡是蠻夷,應當使用聖賢之道來教化,因此朱標打算從全國各地招募讀書人,來充當西南土人的流官。
不過李進,卻是提出了反對意見。
李進認為,流官最合適的人選,不是讀書人,而是那些原本生活在底層的土人。
朱標卻嫌棄這些土人,畢竟他們連漢字都不認識,如何有資格擔任官職?
李進卻告訴朱標,如今改土歸流剛剛施行,最重要的不是治理好土司,而是先把流官的制度給定下來。
這些土人本來就是土司的底層,沒有根基,易於操控,而且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可以跟土司的所有人打好交道。
並且最重要的是,能夠給當地的土人們一個好的榜樣,告訴他們,只要他們忠於大明,那他們也有機會成為流官。
至於漢字的問題,完全可以配備一個副官,找一個懂漢字的當地漢人,兩人相互協作,不需要他們作出多大的貢獻,只要能將改土歸流的前三年,平靜度過。
那麼改土歸流的政策,就會逐漸在西南深入人心,才能徹底改變這些土人的思想觀念,如此方可改土歸流之法才算大成。
朱標被李進說服,他從自己招募的土人大軍之中,抽調了一千多名忠實可靠的土人。
這些人雖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對當地都是十分熟悉,他們出身於土人最底層,也知道最底層的土人需要的是什麼。
也正因為如此,合浦縣的三十萬土人改土歸流,變得十分順利,雖然偶有爭鬥,但是在這些土人的幫助下,朱標很快就平息了這些土人的騷亂。
直到李進南下安南,朱標仍舊是孜孜不倦的在處理改土歸流的事情,直到收到了朱棣的來信。
對於朱棣佔領河內,朱標沒有絲毫意外,畢竟上一次的倭島之戰,已經足夠證明大明海軍的強大。
遠征上千公里,都能亡其國,滅其種,更別說安南就在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在大明強大海軍的協助下,安南對於大明相當於完全不設防。
看到朱棣邀請自己前去河內商討佔據安南的事情,朱標思忖了片刻,最終決定還是將此事,全權交給李進來處理。
現在合浦縣這邊的改土歸流已經進行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朱標不想這個時候離開,而且對於安南的劃分,朱標朱棣還有李進藍玉等人,早就已經商量過了。
一切都按照之前的設想進行即可,他認為安南雖好,卻沒有大明西南土司那麼重要,因此朱標寫了一封回信,託付李進專職負責此事。
然後朱標又給朱元璋寫了一封奏書,將安南事件的前因後果,全都給說了一遍。
不過在奏疏中,朱標並沒有寫上在開戰之前,李進就打算將安南王族給屠戮殆盡。
只是向朱元璋講述,安南王族被叛軍所殺,安南國君也被安南的宰相胡季氂給燒死,安南沒有了合適的繼承人,請求將安南併入大明的管轄範圍。
兩封信被朱標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送出去。
...
應天,上書房中。
自從上一次得知李進率軍十萬,攻入安南之後,朱元璋總感覺最近有些心神不寧。